“从货物启运离港后,申请到退税款到账只用了3天,相比原来20天以上,这次退税是我从事外贸20多年来最快的一次,对我们企业资金周转意义太重大了!”7月8日,湛江启泰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锋表示,“海关、税务、银行等部门的紧密配合和高效服务,把‘启运港退税’的政策红利真正落到了我们口袋里。”(据7月14日《湛江日报》)
应该说,货物从湛江港启运后,退税款从以往的平均20天压缩至3天直达企业账户,这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营商环境从“及格线”向“优质线”跃升的生动实践。
这次案例体现的是政务服务的“深协同”。从报道中可以看出,海关、税务、财政、港口等多部门打破了壁垒的深度协作:专项业务联动机制让流程“不卡壳”,信息互通让数据“跑短路”,流程交接“无缝衔接”让环节“不拖延”。这种“多部门攥成一个拳头”的协作模式,将“企业跑”转变为“数据跑、部门跑”,营造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一句话,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口袋里”,靠的不是单一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跨部门协同形成的“合力效应”。
从20天到3天,缩短的不仅是时间,更是企业的“资金焦虑”。对中小外贸企业而言,资金周转如同生命线。以往动辄20天的退税周期,意味着大量资金被“沉淀”,在原材料涨价、订单波动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沉淀”可能直接影响企业生产运作。如今3天到账的“加速度”,让企业能快速回笼资金,并投入下一轮生产中,相当于给企业加装了“资金引擎”。企业负责人一句“对我们企业资金周转意义太重大了”,是对这种政策效能充分肯定的直观体现,同时也反映出在关键处帮企业“减负”、在紧要时给企业“赋能”,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关键所在。
更深层看,退税效率的提升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隐形加分项”。湛江港作为多个港口的启运港和西部地区10个港口的离境港,其区位优势能否转化为发展优势,与在“软环境”上的比拼密切相关。当“并行港+启运港退税”实现“三日退”,企业看到的不仅是办事速度,也有职能部门为企业着想的服务意识。相信这种“效率优势”会形成口碑效应,区域经济的“磁吸力”自然随之增强。可以说,3天到账的退税速度,正在成为湛江吸引外贸企业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