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区“种业振兴”助推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坡头区瞄准“种业振兴”赛道,通过“三链同构”模式——繁育链、服务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种业联农带农富农,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活力。
2024年,坡头区科研平台和科研人员参与的海水养殖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坡头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中心参与的对虾新品种项目被颁授2023年度广东省科技成果推广奖。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获批建立“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
“繁育链”技术攻坚
解决种苗“品质差”“推广难”问题
坡头区不断深化“繁育链”链条结构,推动“海上—滩涂—陆上”全域育种,持续培育种业新优势——-
海中育种。发挥湛江湾实验室平台优势,建立“实验室—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海中育种矩阵,育种效率提高超过200%。引进院士团队联合攻关硇洲族大黄鱼的种质开发,构建了“南海硇洲族大黄鱼种质资源库”,保存不同族群、不同环境耐性大黄鱼6000余尾;突破章红鱼人工繁殖技术限制,繁育鱼苗300多万尾;培育金鲳鱼、石斑鱼等经济水产高产物种,保障海水养殖农户的种苗供应。
滩涂育种。建立红树林种养耦合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点,遴选适种红树林6种,适养水产近20种。在南三镇探索建立红树林—贻贝—青蟹养殖生态系统,实现超大规模的“红树林—水产养殖”共存区域要素的全覆盖业务化监测。成立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制定生蚝养殖标准,助力“广东生蚝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
荒地育种。面对土地盐碱化导致撂荒的问题,坡头区主动联合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粤良种业公司等高校、企业,创新“政—校—企”共联模式,开展盐碱地耐受性强的水稻开发培育,累计获得水稻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50多个。多个品种水稻在盐碱地方面的耐受性显著提升,2024年,粤良种业公司获批建立“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
“服务链”模式创新
解决种养“资源散”“产量低”问题
坡头区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创新—群众参与”的“服务链”运营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为种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政府搭台”强统筹。由财政投入1000万元支持广东粤良种业公司,运用地方农户水田,建成230亩水稻种质资源繁殖基地(园区),带动地方农业土专家利用“原生态”水稻参与新品培育和技术提升。2023年以来,完成审定水稻品种5个,鉴定不育系2个,新增植物新品种权授权6件,水稻种业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
“企业创新”提产量。支持粤良种业公司获批建立“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与中国水稻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近20名水稻专家持续为广东乃至全国稻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省级种业振兴项目“华南多抗中早熟特色优质稻种业创新园”落户坡头,在提高水稻单产、提升农业整体生产效率方面助力“百千万工程”。目前粤良种业公司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0多项,在良种良法应用推广下,大部分区域水稻亩产达900斤以上。
“群众参与”聚资源。通过推行“农场+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将伟健家庭农场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承接试点主体,持续激发社会、农户等资本投资活力,支持鹭洲岛牌青蟹种苗育繁推一体化工作,累计投入“补改投”资金10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投入40万元入股,并对贫困户无偿提供养殖技术指导,以不低于市场的指导价收购贫困户养殖的种子海产品,帮扶17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获评“广东省标杆家庭农场和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
“产业链”体系重构
解决种业“收益低”“助农难”问题
聚焦“成果—品牌—市场”全产业链发展,坡头区以优质种源牵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农村,带动一方农民。
以“成果推广”联农。推进“对虾种苗繁育与新品种培育基地建设”“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水产养殖技术与装备升级”等三项行动,实施“工厂化循环水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国联、海威等企业被评为省级对虾良种场,坡头区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虾苗年产突破至近900亿尾,有效辐射解决地方虾农乃至华南地区企业对对虾种苗的供应需求。2024年,坡头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中心参与的对虾新品种项目被颁授2023年度广东省科技成果推广奖。
以“品牌效应”带农。以种业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官渡生蚝、南三青蟹、南三对虾等特色养殖业,依托农户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形成更大的养殖赚钱效应反馈农户。鹭洲岛牌青蟹入选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官渡生蚝”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有关科研平台和科研人员参与的海水养殖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以“市场价值”富农。与江淮园艺加强协同合作,建立300亩的湛江科研示范基地,在“基地+农户”组合试验、新品种示范展示、种苗快繁等方面强化服务,举办全国南瓜新优品种示范现场会、全国瓜菜新品种示范观摩会,每年吸引华南、西南以及东盟、南亚地区客商超过5000人前来参观,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优质、抗病、高产的种苗和优质岗位,推动农文旅业态融合发展,促进该公司的红皮西洋南瓜品种占有广东市场90%以上份额,带动基地周边群众每年创收超100万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