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陪战友回军营

2025-08-01 11:01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何顺昌

“八一”前夕,我陪着从故乡来的庆春战友一行,回到了湛江——这里有他曾经挥洒青春的军营,是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抵达湛江时,已是晚上七点多了,战友老汤老申已等候多时。阔别多年的战友重逢,紧握的双手、哽咽的问候,瞬间将时光拉回到了从前,那份炽热情谊,看得几位嫂子都眼眶发热。晚餐后,我们踱步到滨海公园,夜色中的港湾灯火璀璨,像一片落满星辰的海,庆春望着那片点点光亮,久久没有说话。

迎面吹着海风,那舒爽与惬意里,有熟悉的味道。海滨公园里人头攒动,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或跳广场舞,或结伴散步,一派悠闲自在。我们坐在椰树下的石凳上,每人抱一个椰子,一边吸着甘甜的椰水,一边欣赏着眼前的夜景。话题自然绕不开军营,聊着聊着,仿佛就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庆春从新兵连分到湛江,一年后又调往三亚,可在这里短短一年多的军营生活,却成了他中年后反复念叨的话题。“我也好多年没有进军营了,这么多年变化很大的,不知道你还能不能找到当年的营房。”老汤对庆春说。“就想回到曾经呆过的地方看看,有时候做梦都想。”庆春的声音里满是期待。

第二天上午,老申陪我们驱车前往军营。曾经的营门早已换新,眼前的大门庄严、威武。登记后,我们进入营区,一艘艘舰艇列阵码头,猎猎军旗迎风飘扬,比记忆中更加雄壮。所有的怀念与骄傲都在这一刻涌上了心头。

“看!我当年住过的信号台还在呢!”庆春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突然喊出声来。车刚停稳,他第一个跳下车,望着眼前的三层小楼,眼神里满是亲切。这信号台夹在两栋楼中间,如今看来十分不起眼,当年可是营区里的“制高点”。信号台是像瞭望塔一样的方柱建筑,一、二楼住人,三楼是值班室和收发信号的平台。庆春站在信号台下看了许久,才顺着被小草掩盖的路迹,走上台阶,到一楼的走廊。这个信号台早已停用,已经人去楼空,“当年我就住在东头这间屋,值班时才到三楼去,用灯光、手旗向进出的船只发送信号,接到命令后,舰只才能离靠码头。”他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大家听。

眼前的军营,与三十年前相比,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走在崭新的塑胶步道上,庆春一边感叹:“这片椰林,好像是当年我们那批兵栽种的,现在都长成参天大树了。”“那里以前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现在这运动场多漂亮。”老申也指着右前方的篮球场说。特别是看到从眼前走过的队伍,威武的战士、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都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大家都不自觉地站成立正姿势,驻目观望。

走着走着,庆春忽然停住脚步,指着路边一片绿地说:“这里,应该就是我们勤务连当年的菜地!”三十年前,每个连队每个班都分了菜地,晚饭后提着水桶去浇水施肥,是战士们最放松的时光。他蹲下身,手指拂过草叶,仿佛在想着心事,回忆曾经的岁月。那些带着兵味、海味和汗水味的日子,此刻都汇成了他心口的暖意。

同行的小张是武警出身,第一次走进海军军营,虽然没能上舰参观,但能站在码头远远地观望,对他来说已十分满足。“衷心祝福人民海军越来越强大!”那份骄傲和自豪,是刻在军人骨子里的赤胆忠诚。

虽说营区变了模样,可那份对军营的眷恋、对战友的情谊,却比三十年前更加醇厚。就像庆春说的:“无论走多远,离开多久,军营都是一辈子的念想。”这也恰如诗句写的那样:

千里归来寻旧营,

缘于曾是一方兵。

心潮难抑浪翻滚,

言语都关战友情。

编辑:梁海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东海岛崛起临港产业“黄金海岸”  重大项目港口群激活湛江经济新引擎
  • 滨海之美 又添一景!红树林与海洋科普馆试运营
  • 高铁新城与湛江大道相交交通节点工程升级改造启动
  • 湛江市中学生国防教育夏令营举办
  • 卷起裤脚  助农插秧
  • 湛江经开区华都汇片区长平路改造接近完工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