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东海岛崛起临港产业“黄金海岸”

重大项目港口群成为驱动湛江经济新引擎

2025-07-31 22:57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记者陈彦 图/通讯员林江海

装载万吨出口钢材的货轮驶出海湾,为新加坡城建“添砖加瓦”;航空煤油在码头实现迅速通关前往阿联酋,为国际航线注入“中国动力”;首艘国内货轮重载靠泊码头,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基地正式接收开车运营所需原材料……

在碧波万顷的雷州半岛东岸,湛江东海岛正上演着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钢铁和化工产业如火如荼,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三大龙头项目自建的现代化专业码头,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东海岛的海岸线上,成为产业协同的“港口群”,助力临港产业“逐浪出海”。这一世界级临港产业基地正发展为“黄金海岸”,成为撬动湛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中科炼化码头。

重大项目自建码头:筑就港口群“硬核基石”

7月28日,在湛江海事部门海巡船的全程护航下,首艘国内货轮“东桂8”轮重载靠泊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码头,标志着该基地正式接收开车运营所需原材料,向2025年底实现基地安全顺利投产的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码头设有四个泊位,可停靠最大12万载重吨船舶,已于2025年3月7日通过竣工验收,并于6月30日正式获得对外开放批复。

作为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生产基地。而这些设施的投运将大幅提升物流效率,高效服务国内外客户,进一步助力湛江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为东海岛海岸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东海岛的港口正在形成集群。作为中国第五大岛,东海岛坐拥40万吨级航道、13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岛上基础配套完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无缝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市场,海面上巨轮往来如织。

今年4月,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原料码头迎来了开港投运的第10个年头。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该基地的码头设施与运营规模实现了飞跃式增长。码头岸线从最初的基础规模扩展至如今的8公里,泊位数量由2座增加到13座。船舶进出港数量年平均增幅近17.46%,年吞吐量较投产当年提升了7倍,也就是说,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原料码头投产十年来货物吞吐量超1.8亿吨。

中科炼化液化烃码头二期项目进行首次靠船作业。

得益于原料码头和成品码头的高效运转,铁矿石与煤炭“直达”高炉,成品钢材“直装”远洋货轮,支撑着千万吨级绿色钢铁基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成为推动粤西地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核心引擎。

目前,湛江钢铁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项目码头及其配套工程也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实现产品高效、低成本发运。

而在今年5月迎来投用五周年特殊节点的中科炼化港口也同样取得亮眼成绩。五年间,中科炼化港口累计接卸船舶2000余艘次,货物吞吐量已突破4000万吨大关。

港口是中科炼化项目核心物流枢纽,该公司通过“前港后厂”模式实现了高效生产与运输协同,直接保障了原料进口与成品出口的连续性,形成“原油—成品油—化工原料”产业链运输体系。

借助前港后厂优势,中科炼化先后打通汽油、柴油、航煤、低硫船燃等产品出口流程,通过自有港口码头累计出口产品478万吨,市场覆盖至东南亚、澳大利亚、北美及欧洲。

7月2日,该公司液化烃码头二期项目投入运营,可满足丙烷、丁烷等液化烃产品接卸需求,有效提升华南地区液化烃接卸储运能力,为企业生产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原料保障。

港口群效应凸显:激活产业生态拓展海外“朋友圈”

随着项目陆续投产,港口群的“乘数效应”也在加速释放。这些“量身定制”的码头实现了原料“门到门”、产品“门到船”的极短链物流,降低了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激活产业生态。

湛江作为粤西、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是中国从国外进口铁矿石运输距离最短的地区之一,因此,30万吨级码头是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国际化”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

以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原料码头为例,湛江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其天然优势,30万吨级码头的投用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原料运输成本,更通过临港产业的集聚效应,深度串联起上下游产业链,也成为推动粤西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海事部门护航“东桂8”轮首靠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码头。湛江海事局供图

特别是近年来东海岛海关创新“智慧商检—大宗资源性商品监管(铁矿石)”业务场景,实现进口铁矿石顺势监管、无感通关。该场景应用以来,累计监管超3000万吨进口铁矿石,每批货物通关时间减短15个小时,每年为企业节约综合物流成本超2000万元。

“以前为保障人员安全,查验过程中需要暂停卸货作业。现在通过‘进口铁矿石智能查验监管模式’,铁矿卸货能够昼夜不间断作业,效率高了,综合物流成本也降下来了。真是让企业省钱又省心。”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丘登云说。

依托港口群需求,东海岛疏港公路、铁路专线持续升级,集疏运体系不断优化,形成畅通的海陆物流网络。

落户东海岛的一个个重大临港产业项目,近年来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从未停止,在专业化、深水化、自动化码头集群的加持下,它们“走出去”的步子更有底气。港口群的崛起,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

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成品码头。湛江钢铁供图

今年上半年,湛江经开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0.17亿元,占全市67.2%,同比增长72.3%,总量、增速全市第一。16家重点外贸企业中12家实现进出口增长,其中,中科炼化同比增长388.4%,宝钢同比增长35.5%,冠豪高新同比增长102.4%。此外,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码头的正式开放,也将为经开区外贸进出口增长注入新动能。

不仅巴斯夫、湛江钢铁、中科等链主企业正在发挥带动效应,港口配套也成为招商“金字招牌”,让产业链“血脉畅通”。眼下,更多项目已瞄准这片热土,一批与巴斯夫、中科炼化产品协同度高的下游项目纷纷“抢滩”落户。上半年,湛江经开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67亿元,占全市23.6%,在全市总量排名第一。新增纳统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约33.6亿元,新增投资约9.77亿元。

编辑:徐卫民
值班主任:罗颖露
值班编委:钟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经开区华都汇片区长平路改造接近完工
  •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 助推湛江高质量发展
  • 解码雷州半岛民众抗日的“联防密码”
  • 干群同心齐动手  赤坎区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防线
  • “遂溪北潭蚝”喜获“国字号”认证
  • “恒燚1号”迎来投产后首个丰收季  深海珍馐起捕上市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