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开始,雷州市政协和雷州市纪委为了弘扬陈瑸清廉精神,历经十年,合力打造了一个集廉政、爱国和统战于一体的教育基地——清端园。建成后,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也有来自台湾的学者和高校师生。
一、 创建清端园的由来
创建清端园肇始于修复陈瑸故居的初心。陈瑸从出仕古田知县开始,后官至福建和偏沅(湖南)巡抚兼摄闽浙总督,逝世后被朝廷追授为“礼部尚书”。而他在南田村(旧称东湖村)的旧居仅有茅屋三间。被康熙誉为“苦修行老僧”,赐谥“清端”。史界评介他:“知谋国而不知营家,知恤民而不知爱身,是大清王朝廉吏典范。”同海瑞、丘浚并称为岭南三大清官,在2007年名入首批南粤先贤榜。
他从政近20年,从进入仕途就再也没有回到村子。岁月蹉跎,时光流转。家宅由于缺少照看和打理,日渐残旧。加上沿海地区台风频繁,随时都有倾塌之虞。直至他逝世后才有过3次修复。
第一次是他嫡孙陈子良在乾隆六年(1736)对故居进行了较大修复:土坯墙改为泥砖墙,茅草屋面易为泥瓦面,加建了一排大门。正中是三星门,意含“三星拱照”。门上端刻有“国家祥瑞”,下端是“正气”与“和平”,皆出自皇帝的褒扬之辞。三星门两侧为大门和侧门,分别嵌有“尚书门第”和“贤良基址”的石刻匾额,看了令人肃然起敬。
最令人感动的是第二次修复。这次修复由村里盐工发起,动员村民帮助,得到大家积极响应。有钱的捐钱,有人力的出工。有的献出家里宅材,东家一块砖,西家一片瓦。现在看到的墙砖大小不等,杂陈斑驳,参差不齐,却累砌出一则千古佳话。当今立于故居东面的“百家砖”石碑,100多字,简要记述了众人帮修的感人过程。
第三次是雷州市政协和南田村共同筹措资金修复。技术上由市政协派出一名副主席负责指导。于2004年5月动工,半年后完工,耗资10万多元。
修旧如旧。以故居为依托,打造一个极具特色的纪念园地,挖掘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初心使然,众望所归。
二、打造集廉政、爱国、统战为一体的教育基地
清端园的建设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构筑一个开放型、生态型名人纪念地,集廉政、爱国和统战于一园。建设主体为雷州市政协。首先筹资协助村委会先后搬迁和征收了一个粮食加工厂和闲置宅基地,使原来仅有70平方米的故居扩至4000多平方米。其设计以陈瑸纪念馆为轴心,前面是陈瑸雕塑石像、两边分别是莲花池、思贤亭和陈瑸诗廓等建筑。园名“清端园”是当代书法泰斗欧阳中石书写,馆名是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所书。大门楹联巧妙地嵌入“清端”两字:“清廉德范扬台海,端正高风耀古今。” 馆内展出陈瑸生平事迹,分为:坎坷少年、为人师表、主政古田、台海情怀、两袖清风等五部分。馆前的陈瑸石像形态清癯飘逸,石像前面的石碑刻有“清廉卓绝”四个大字,是对陈瑸精神的精准概括。有不少前来参观的人在像前拍照留影。长长的陈瑸诗廊,遴选陈瑸诗词94首,邀请各地书法名家书写,有篆、隶、楷、行、草各体,勒刻在100多通青石板上。
经过三年多努力,清端园初具规模,共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万元。2008年1月28日竣工剪彩。开园以后,省、市、县各级领导多次前来调研视察,建议扩大园区,突出党风廉政建设这条主线,打造成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同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夯实这个教育平台。
自此,清端园建设进入第二阶段。建设主体为雷州市纪委。于2013年开始筹划,2016年6月全面竣工。
首先是拓展园区。筹集109万元征迁了原来村菜市场和周边宅基地,面积增加3800多平方米,委托华南理工大学民居研究院设计。主体建筑是陈瑸廉政史迹展览馆,面积2100平方米,包括影视厅、历史风貌厅、成果展示厅等三大部分。通过情景展映、人物雕塑、展板图像、文字介绍、实物展示等艺术手段和多媒体展示方式,展现和演绎了一代廉吏、万代楷模的精彩人生和为官之道。同时涵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果,富有时代精神和特质。
历经10年打造,陈瑸故居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清端园也成为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三、“百家砖”精神的延续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端园是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的成果体现——从铢积寸累到共襄义举。
故里乡亲衷心拥护。村干部和群众自始至终把建设清端园当作份内事,有力出力,有钱捐钱。记得运来勒刻着“清端园”三个大字的石头到园区时,已是晚上10点钟,在场等待的干部们挑灯夜战,挖基础,砌台阶,在没有起吊设备的情况下,靠众人肩扛手推,终于把石头抬到基座上。莲花池由于塘底下污泥深,酸性大,一连三次种植都不成功,通过排水清淤,晒土毒池,换上清新的水,终于在第四次种植成功。为了园区建设,2013年村里拆迁建了20多年的菜市场,腾出地来建展馆。
有识之士鼎力相助。筹建初期,为了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市政协向社会各界发出了捐款倡议,得到各方的热烈回应。
在茂名市创业经商的蔡济声老板出资18万元,全资认建了第一期陈瑸诗廊(东廊)。第二期(西廊)得到了樟树湾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出资10万元。雷州农特绿公司负责修筑莲花池石雕栏杆。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潜力和特点,助园区建设一臂之力。如园区里的景石、绿化和道路,是国土、交通、供电等部门承担了部分建设任务。
南田村外出乡贤学子有的虽不是筹建领导小组成员,但有求必应。从资金、车辆、材料等方面慷慨解囊。市规划设计部门的技术人员承担了园区大部分设计项目任务,他们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反复修改打磨,没有收取一分钱设计费。为了节省资金,每个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材料采购,筹建小组都是经过反复筛选比较。如陈瑸石像雕塑过程,从平面图像到主体模型,组织了有关人员多次往返湛江,不断提出修改才定稿。陈瑸诗廊上面的泥瓦,是几位参与人员和施工队到佛山南海,一个一个厂家进行挑选,货比三家,好中选优。
现在我们看到嵌在故居西面围墙上的捐款名录,共十二通青石板,写满了献捐者的名字。
一幕幕慷慨解囊的动人场景,一个个不图名利的感人事例,是现代版的“百家砖”精神的再版和延伸。
以上文字是本人亲历10年清端园建设过程的零碎回忆。我深感荣幸,出生在著名的清官故里,盖自心生仰慕。俯瞰,清端园是清廉精神的一方明澈素洁莲池;仰望,是一座让人高山仰止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