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整理错题本是个“藏着大学问”的小习惯。它从最初被我当作被迫完成的任务,渐渐变成了我探索知识、收获进步的“宝藏地图”。
每次写完作业或者考完试,只要发现错题,我就开启“错题捕捉”模式。那些被我算错的数字、用错的公式,像调皮的“小怪兽”,我得把它们揪出来。先把题目工工整整地抄到错题本上,接着,回忆自己做题时的“心路历程”,是读题时粗心看漏了条件,还是知识点没吃透。然后,重新“挑战”这道题,详细写出每一步所用到的定理、公式等依据,还会用彩色笔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
每周日下午,是我的“错题复盘时间”。我会把错题本摊开,遮住答案,重新做一遍错题。遇到卡壳的,就回到错题本上找“线索”,看看之前标注的易错点,再思考怎么避开。有一回,复习到小数除法,错题本上那几道总出错的题,让我发现自己总是忘记商的小数点位置,我就专门在旁边记了个小口诀“除到哪位商哪位,商的小数点对被除数”。
就这样,错题本里的错题越来越“听话”,很多题型从“拦路虎”变成了“熟朋友”。看着错题本从“满满当当”到后来新的错题越来越少,我明白,面对错误时,不逃避、认真总结,它们就不是绊脚石,而是铺向进步的砖。
这个整理错题本的小习惯,就像一位默默陪伴我学习的小伙伴,带着我在知识的迷宫里找对方向,把一个个小错误变成了成长的大收获,让我越来越期待在学习里探索更多、进步更快。
指导老师:彭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