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记者从陆海新通道运营湛江有限公司获悉,截至2025年7月,新通道湛江公司集装箱运输突破10万标箱,铁路班列开行突破2000列,货值约140亿元,为客户节约物流成本超过2.05亿元,有力推动了湛江集装箱业务的快速增长和上下游产业集聚。(据8月10日《湛江日报》)
10万标箱,是湛江向世界递出的开放名片;2000列班列,是这座城市融入双循环的铿锵足音。当陆海新通道湛江集装箱运输量突破这一关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物流数据的跃升,更是湛江这座港口城市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的加速度。
这加速度,源于区位优势向发展胜势的质变。湛江手握国家战略交汇点与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双王牌”,不是躺在地理图纸上的静态优势,而是转化成了43条海铁联运线路、7条跨境班列的动态网络。对内辐射12省54站,对外直通中欧中亚,昔日的“边陲港”已成连接内外的“枢纽节点”。这种转变不是偶然——当货物从湛江港出发,既能快速送达中西部腹地,又能直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种“左右逢源”的战略链接能力,正是湛江开放能级提升的硬核证明。
这加速度,藏在成本账本与效能革命里。为客户省下超2亿元物流成本,一组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机制创新:海铁联运“一口价”砍掉中间环节,铁路运费下浮让利企业,通关互认打破地域壁垒。对企业而言,物流成本每降一分,市场竞争力就多一分。当湛江港的集装箱里,既有湛江制造的家电、建材,也有西部省份的农产品、工业品,这种“聚散效应”正倒逼产业链重构——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将仓库建在港口周边,将生产线布局在通道沿线,物流红利正在转化为产业红利,这正是开放带来的乘数效应。
这加速度,更写在本土企业的出海蓝图上。5万标箱本地货物走出国门,78亿元货值背后是“湛江品牌”的集体突围。当湛江的产品通过跨境班列直达比利时的仓库、乌兹别克斯坦的市场,当老挝的木材、俄罗斯的矿产通过这条通道走进湛江加工再分销,这座城市已不再是对外开放的“末梢”,而是成为内外贸联动的“支点”。这种变化,让本地企业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让湛江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到了独特的坐标——既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出海口,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盟的桥头堡。
10万标箱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当湛江持续织密多式联运网络,深化区域协同,创新跨境服务,这座因港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在时代浪潮中加速前行。其背后,是中国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协同开放的缩影,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地方力量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