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广东百如森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品质羽绒跨越6000公里抵达阿联酋迪拜港。吴川羽绒抢滩海外新市场,1—7月出口达7700余万元。(8月26日《湛江日报》)
这份成绩单背后,既凝结着企业匠心耕耘,更跃动着政企协同、科技赋能“双引擎”的时代脉搏。在百如森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5G高清摄像头如同“天眼”般将分拣、烘干等多道工序实时传输至云端。霞海海关关员通过“云监管”平台,远程指导企业。这种“看得见的质量管控”,正是政企联动的生动写照。
在传统外贸模式中,检验检疫、单证审核等环节往往耗时数日。而今,霞海海关创新的“云签发”系统,让企业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快速获取电子证书。“数据跑路”替代“企业跑腿”的变革,大大提升了吴川羽绒通关效率。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关运用大数据分析中东市场消费趋势,为企业量身定制“技术标准导航图”,帮助羽绒制品在蓬松度、残脂率等关键指标上精准对接需求。当科技成为“隐形翻译官”,吴川羽绒得以打开海外市场。
从家庭作坊到智能工厂,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吴川羽绒的蝶变之路,始终贯穿政企协同的创新基因。这也给予我们深刻启示:当政府服务精准嵌入产业发展脉络,当科技革命深度赋能传统制造,小羽绒也能做出大产业、带动大就业、解决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