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聚焦“00后”乡镇教师 倾听教书育人故事

2025-09-10 08:5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策划/路玉萍 采写/记者潘洁婷 吴文静 文秋华 张连珠 黄芷倩 通讯员许晶盈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近日,记者深入我市乡镇校园一线,聚焦一群“00后”教育新力量,倾听他们的教书育人故事。

罗海韵解答学生疑问。记者任博 摄

麻章中学罗海韵:以青春微光伴乡童成长

“‘00后’就该扎进大城市?”24岁的罗海韵,用三年乡镇教学生涯给出答案——她放弃珠三角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家乡湛江,入职麻章中学,成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乡镇学校讲台上绽放青春。

三年前初登讲台时,现实曾给她“下马威”:课堂上学生追闹、后进生“摆烂”,课后备课加数据统计、矛盾调解的琐碎,让她深夜对着教案抹泪,甚至怀疑选择。但麻章中学的教研沃土与科组温暖成了支撑——老教师手把手教她班级管理,教案改了七八遍贴合学情;她还当起“临时姐姐”,课间听学生聊天,放学帮解心结。家长一句“年轻老师真贴心”,成了她坚守的底气。

作为“00后”教师,她用“年轻招”让思政课“活”起来。讲“生命价值”,她放湛江红树林纪录片,让孩子从蚝农的坚守读懂家乡的价值;遇难懂概念,抛“破圈”“拿捏”等热词拉近距离。面对成绩分化,她设计分层作业:基础弱的做填空,能力强的写家乡评论;推积分制,攒分可换“免作业”“当课代表”。曾有个男孩,为攒积分主动预习,还第一次举手回答。

乡镇教育的难题,她用温柔化解。家长务工忙、习惯“棍棒教育”,她在学生进步时发暖心语音:“陈妈妈,小陈读书声脆,积分多了5分,您多夸夸他!”家长的回复从寥寥几字变掏心窝的“您多费心”。学生最远只到过湛江市区,她便把课堂当“窗口”:讲科技放港珠澳大桥视频,聊职业规划请大学生线上分享——“我没法带他们去远方,却能种‘世界很大’的种子。”

三年过去,罗海韵不再是那个初登讲台会慌神的新手。她知道,自己没能带孩子们去远方,却用一堂堂生动的课、一次次耐心的陪伴,让他们眼里有了光——那光里,有红树林的绿,有蚝排的亮,更有对“更大世界”的向往。这,就是她作为“00”后乡村教师,给青春最踏实的答卷。

麦秋诗指导学生练习舞蹈。记者郎树臣 摄

坡头区爱周中学麦秋诗:用热爱带领学生“舞”出未来

“当看到孩子们第一次在舞台上自信起舞时,我知道所有的坚持都值了。”说起自己的学生们,来自坡头区爱周中学的舞蹈老师麦秋诗,脸上带着笑。作为一名“00后”舞蹈老师,麦秋诗从湛江乡镇走出去,又选择归来,用青春与热爱,为乡镇孩子们的艺术梦想架起桥梁。

2023年,从舞蹈专业毕业的麦秋诗没有选择去大城市打拼,选择回到湛江坡头区,在爱周中学担任一名中学舞蹈老师。“我从小就在湛江的乡镇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她想把自己的所学带回家乡,通过艺术帮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麦秋诗的教学方式自带“青春密码”。为了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她把大家喜欢的流行舞元素融入教学中,也会把近期的“热歌”编成舞蹈,让课堂“潮”起来、“热”起来。“除了基础步法,我还会加入一些本土的舞蹈元素,如渔灯舞的律动等,这样大家不仅能感受到舞蹈的乐趣,也能够了解到我们当地的艺术文化。”

乡镇教育的挑战不止于此。“有些家长会认为学舞蹈是‘玩’,对艺考也没什么概念,不太支持孩子花太多时间在舞蹈上。”麦秋诗常向家长们分享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进步和变化,让家长看到舞蹈对孩子的积极影响,逐步改变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刻板印象。

在乡镇学校教舞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痛并快乐着,累并值得着。”麦秋诗答道。日复一日的舞蹈教学和训练,是痛是累,但快乐和值得总会藏在许多瞬间里——同学们哭过动摇过但还是选择坚持的瞬间;在比赛中获得金奖时孩子们欢呼的瞬间;家长们红着眼眶鼓掌的瞬间……

在她看来,“00后”教师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自己的热情与行动告诉学生: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乡村也能舞出精彩。“乡镇的孩子虽然条件有限,但他们对舞蹈的热爱和执着一点都不少。作为老师,能陪伴他们、引导他们在舞蹈之路上成长,是我的幸运。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乡镇的艺术教育,给孩子们更多的支持和机会,让他们的艺术梦想能更好地绽放。”麦秋诗说道。

陈铭坤指导学生做题。记者李京儒 摄

雷州市龙门镇禄马小学陈铭坤:从乡村来,到乡村去

当大多数同龄人倾向于选择都市的繁华与更多的职业可能性时,“00后”陈铭坤选择了拥抱“乡土”,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也来自农村,深知教育对于改变乡村孩子命运的重要性。这里的孩子一样渴望知识,需要有人为他们打开看世界的窗。”陈铭坤说。

当初,陈铭坤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小学全科教育定向师范生,她说:“我家乡的乡村学校,曾经也教师资源不够,更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这对我触动很大。选择这个专业,我知道自己会回到乡村,也想过这份工作肯定会吃苦,但我一往无前。”2024年6月,陈铭坤从岭南师范学院毕业,同年9月分配到雷州市龙门镇禄马小学。

初来乍到的惶恐,很快被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治愈。学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让陈铭坤更加无悔自己的选择,“我的学生会让我感觉到温暖,不仅仅是学习上对我的全力配合,他们纯真的爱也让我很感动。”陈铭坤说,有一次,班上有位同学看到其他班的老师收到了学生自己家种的“土特产”,回家后也立马带给了她,学生对她说“别的老师有的,你也要有!”。

陈铭坤介绍,禄马村以种植水稻、甘蔗、花生为主,其中禄马荔枝在当地颇有名气。闲暇之余,陈铭坤喜欢在田间地头转转,看播种的希望,也看丰收的盛景,她深爱着这片乡村热土,她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像庄稼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终有所成。

转眼,陈铭坤即将度过自己的第2个教师节,她想把“坚守初心”四个字送给自己,希望自己能过好眼前的生活,上好眼下的每一堂课。

郑绮桐在讲解文章。记者李嘉斌 摄

廉江市新民镇中心学校郑绮桐:青春为烛照亮学子的心窗

“这里的孩子,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世界有多大——而我希望成为那个点灯的人。”在廉江市新民镇的晨光与暮色间,“00后”教师郑绮桐辛勤耕耘乡村教育近三年,她不仅是一名乡镇教师,更是孩子们信任的“知心姐姐”。

新民镇是郑绮桐的家乡,回到家乡任教,可以说是“命运选择了她”,因为她是一名公费师范生。大多数人的青春期充满了懵懂和迷茫,但郑绮桐早早就树立了成为老师的理想,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高考结束后,她填报了公费师范生的大学志愿,并在毕业后从容赴约,来到了新民镇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小学乡镇教师,郑绮桐是一块“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的砖”。初来乍到,她就面临着学校老师人手不足的挑战,身兼语文老师、英语老师、班主任和科组长四职。备课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深夜里独自磨课的身影,放学后和学生耐心细致的谈心,郑绮桐每天过得忙碌而充实。

郑绮桐不仅充满教学热情,更乐于探索教学技巧。情景教学法让课堂充满趣味,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她乐学会用信息工具,短视频、AI工具等信息手段让课堂妙趣横生。

“乡镇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推开世界之窗的勇气。”郑绮桐发现,乡镇学校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眼神中常带着怯懦,让她心中满是酸楚。她明白,自己要做的不仅是传道授业,更是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从教以来,她坚持“沉浸式”地陪伴学生,走近学生、倾听学生、了解学生,平等地与学生沟通,发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努力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更广阔世界的窗。

李亮点赞学生的回答。受访者供图

吴川市塘㙍镇第二小学李亮:守望乡镇校园让梦想发芽

25岁的李亮在吴川市塘㙍镇第二小学任数学老师兼任班主任。从教两年多来,李亮用脚步丈量乡村教育的宽度,以青春力量护航学生成长,在孩子们的心田播种下希望的种子。

为何会选择成为一名乡镇教师?李亮的初心坚定而朴素:“希望我的工作和付出能够让一些人变得更好。”高考结束后,他了解到公费师范生政策,发现这个岗位的需求与自己的理想高度契合,因此毫无犹豫选择了教育专业,并在毕业后来到了塘㙍镇第二小学任教。

在成为老师之前,李亮想象中的教师工作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生活简单规律。真正成为一名乡镇老师之后才发现,自己不仅是老师,也是“临时爸妈”,是调解矛盾的“和事佬”,工作内容远不止教学,还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心理健康,尤其是对留守儿童,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

作为一名“00后”教师,李亮与学生们年龄相差不大,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他更加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在情感上更容易靠拢,所以他的课堂氛围是轻松活泼的,在讲解知识时,李亮老师善用各种新媒体手段,有趣的PPT、人工智能等让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当数学课上讲解“立体几何”的时候,很多孩子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因为见过的实物太少,李亮在网上找大量的图片、视频、3D模型,带他们“云参观”城市里的科技馆、博物馆,同时开展生活化教学,带学生们实际操作,测量操场面积、计算篮球体积,让数学“活”起来。虽然乡镇学校设备有限,但是乡镇老师教学的思路可以无限,课堂同样可以很精彩。

曾经,李亮也特别向往大城市,但他逐渐认识到“敢闯”不等于要去“远方”,也可以是勇敢地扎根在需要的地方。他成长于茂名高州的乡镇,对乡镇有一份天然的好感,此外,湛江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了他,同校的老教师们毫无保留地把他们的“毕生功力”传授给自己,吴川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浓厚,让他更加坚定了扎根乡镇、专心育人。

李亮即将迎来自己第三个教师节。连日来,他陆续接到了已经毕业的学生的祝福电话,学生们聊起因为有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自己才能保持进步的动力。工作是忙碌的,生活是快节奏的,但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很好,让李亮觉得选择成为一名老师是值得的,也让他的人生维度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

李阳梅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受访者供图

湛江经开区东简实验学校李阳梅:用“心”点亮孩子的语文梦

24岁的李阳梅,是湛江经开区东简实验学校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教龄2年。毕业时,她选择留在家乡,成为一名乡镇教师,“能在家乡的土地上实现教育理想,对我来说是最圆满的选择。”

真正站上讲台,她才体会到乡镇教育的复杂与深情。除了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她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为他们补基础、找方法。她每天早到班、勤巡班,课间针对性给学生做心理疏导,拍视频记录班级日常,一点点积累起家长的信任。“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细节关注少,我们就主动找时间和他们聊,用他们能听懂的方式讲教育方法,慢慢就能达成共识。”

作为“00后”,她善用年龄优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后或体育课上,她会和学生一起跑步、打羽毛球,真正融入他们的活动;课堂上,她借鉴“课本剧表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读懂人物的悲剧性,激发对语文的兴趣。

她坦言,相比资深教师,自己在处理突发问题和教学理论方面仍有不足,但她坚持“多观摩、勤学习”,定期观看名师课例,不断调整贴合乡镇教学场景的策略,让教学更有温度、更实效。“不用急着‘成为名师’,先做‘用心的老师’。”

最让她感到“值了”的时刻,来自学生的真心。曾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在毕业时送她一个相框,上面写着“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但您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比起任何贵重的礼物,这句话才是对我‘新手教师’生涯最珍贵的肯定。”李阳梅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

李阳梅说,她愿与更多“00后”教师一起,“把青春的热情撒在乡村的课堂上,让这里的孩子也能拥有向上生长的力量。”


编辑:徐卫民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2025-2026越冬季首批勺嘴鹬飞抵雷州半岛
  • 聚焦“00后”乡镇教师 倾听教书育人故事
  • 麻章体育小镇乘风起  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
  • 湛江科技学院迎新  一份特殊的生日蛋糕送给生日新生
  • 改善城市市容市貌,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 湛江市老干部大学(湛江市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