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湛江正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现代滨海—异乡风情—历史肌理—田园风光”的圈层设计,推动湛江中心城区风貌实现大提升,打造宜居宜业、近悦远来的魅力之城。(据9月13日《湛江日报》)
城市风貌不仅是城市气质的直观表达,更是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湛江市以“3455”行动框架为抓手推进中心城区风貌提升,从时间节奏、空间布局、治理路径三个维度“破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破“节奏无序”之题,三年行动锚定“阶梯式”提升路径。城市风貌改造非一日之功,湛江以“三年三步走”避开“急功近利”陷阱:“一年树标杆”聚焦示范引领,通过打造可感知、可复制的样板项目,破解“市民无感、参与度低”的开局难题;“两年展新颜”转向全面推进,以标杆为牵引覆盖环境整治、景观营造等全域工作,打破“单点亮眼、整体滞后”的瓶颈;“三年造品牌”侧重特色凝练,将分散的风貌亮点整合为“半岛风情”城市标识,避免“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困境。三步递进既保证了改造力度,又兼顾了城市发展规律。
破“空间零散”之题,四个圈层构建“差异化”风貌体系。湛江跳出“全域一刀切”的思维定式,以“四个圈层”激活空间价值:现代沿海圈层聚焦“一湾两岸”功能聚合,破解滨海资源“沉睡”问题;异乡风情圈层深挖法式建筑遗存,通过东堤片区申遗唤醒“港城记忆”;历史肌理圈层探索古埠活化模式,让老街区从“破败载体”变为“文化IP”;田园风光圈层依托红树林、乡野资源,平衡“城市扩张”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四个圈层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形成“现代与传统共生、城市与自然交融”的空间格局。
破“治理碎片化”之题,“双五”举措织密“系统性”实施网络。风貌提升涉及多领域、多部门,湛江以“五大治理行动”与“五大提升计划”形成闭环:前者聚焦“共性痛点”,从环卫保洁、交通治理到智慧管控,破解城市管理“粗放化”问题;后者瞄准“个性优势”,围绕四个圈层精准补短板,如湾岸品质提升激活滨海功能、新鲜城事趣玩计划丰富市民生活。二者一“普”一“特”,既解决了“环境脏乱、设施滞后”的基础问题,又放大了“滨海、古埠、生态”的特色优势,避免了“重硬件、轻体验”的治理偏差。
当滨海步道成为市民晨练的首选地,当老骑楼里飘出全新的咖啡香,当红树林湿地变身热门网红打卡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场景,正是湛江风貌提升“破题”之法的最佳答卷。随着中心城区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不断深入,湛江必将以更鲜明的城市风貌、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持续擦亮城市名片,为市民绘就更高品质的生活图景。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