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北管线上岸压力3.9兆帕,温度28摄氏度,天然气外输正常!”近日,广西北海铁山港区的中国海油天然气接收站中控室内,站长刘书展与70公里外的涠洲终端处理厂完成数据核对。
这条2023年4月通气的管线,已将2.8亿立方米曾被视作“废气”的火炬气转化为民生与工业能源。这背后,是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如下简称湛江分公司)以“一区一策”策略推进低碳转型与能源保障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区一策筑基底:三大产区各展绿色拳脚
“十四五”规划以来,湛江分公司针对涠洲、文昌、乌石三大油气产区特点精准施策,构建差异化绿色发展格局。作为南海西部油气保供核心,涠洲终端切实扛起“绿色能源岛”建设重任,通过火炬气回收、余热与光伏电站建设等举措持续减碳。截至目前,其余热电站累计共发电超2.1亿千瓦时,光伏电站发电1300万千瓦时,合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5万吨。
雷州半岛西海岸的乌石油田,则以全生命周期绿色理念打造零碳样板。2023年7月投产的乌石 23-5油田群,作为湛江分公司首个岸电赋能海上油田,已累计节省4.3万吨标准煤燃气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6.9万吨。
多能融合绘新篇:深远海走出协同新路
在文昌海域,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为绿能融合的核心支点。自2023年5月建成以来,该平台累计发电超5100万千瓦时,节省天然气1700万立方米,减碳3.6万吨。以此为基础,文昌油田群构建起“风电+气电+余热+油电”一体化微电网,机组带载率从62.3%跃升至85%以上,每年额外节省天然气超1000万立方米、减碳2.2万吨。
从涠洲岛的“废气回收”到文昌海的“风电并网”,再到乌石滩的“零碳开发”,湛江分公司通过“绿化一座岛、铺设一张网、绘就一幅画”的实践路径,既保障了能源稳定供应,又累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近30万吨,为海上油气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南海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