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湛江市图书馆、湛江市第二十一小学联合开展的“观家谱展 绘家族根”——“学生笔下的血脉传承”主题活动在赤坎区博物馆举行。(据9月25日《湛江晚报》)
育人需要协同。让学生在触摸历史、绘画传承中打开血脉里的文化密码,馆校携手为育人注入了新的内容。由此及彼进一步看,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育人其实就是“大合唱”——除学校外,家庭和社会也要有担当。
协同育人,家庭是基础。家长要乐于融入孩子的课外生活。逢节假日,我们在各地图书馆常常看到亲子阅读的场景。例如,妈妈指着绘本,柔声讲述奇妙故事,孩子听得格外专注;祖孙共读识字书,爷爷耐心指导,孙女认真跟读;家庭围坐一桌,一同探索书中世界……这种温馨和谐场景,体现了家长放下身段参与育人实践的重要性。可以说,对接孩子提升综合素质的现实需求,合理排时间与孩子一起求知求索过好课外生活,是家长的必修课。
协同育人,社会资源要得到最优配置。最优配置社会资源,为育人夯实基础。今年暑假,湛江一些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把下沉的文化资源打造成公益艺术课堂,开设主持人班、舞蹈班、国画班、钢琴班、书法班等公益艺术课堂——如此,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素质,让系于家庭的民生福祉有更温暖而坚实的依托;9月20日,由广东省文化馆、省文化馆联盟、赤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区文化服务中心、湛江市各中小学校等联合举办的“鲜美赤坎 育美同行——赤坎故事全民讲小小文博讲解员培训”活动,在湛江市赤坎区博物馆举行(据9月23日《湛江晚报》)。在公共资源赋能下,我们乐见“小小文博讲解员”在行走与实践中解锁赤坎历史密码,成为本土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传播者”。实践证明,最优配置社会资源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疏导孩子放下手机走进火热生活,协同育人的前景更广阔。
协同育人,为孩子成长提供不同赛道。期待家庭、学校和社会坚持走好协同育人之路,让孩子们在多彩赛道上遇到更好的自我,找到温暖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