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获悉,双节期间,预计该公司所辖渝湛高速、湛徐高速(含徐闻港支线)及乌石港高速出入口车流量将有明显上升,同比去年国庆假期增长约7%,较日常车流量增长约1.2倍。(据9月29日《湛江日报》)
作为粤西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湛江在双节期间承担着大量跨省及省内游客的通行压力,尤其是渝湛高速、湛徐高速等主干道,车流量预计将大幅攀升。如何在保障群众出行便利的同时,守住安全底线,成为湛江迎接这场“大考”的关键命题。
交通保障,既要算准“流量账”,更要下好“先手棋”。从9月28日启动的车流高峰,到10月2日的峰值,再到10月6日因探亲与返程叠加形成的返程高峰,车流的“峰谷起伏”基本清晰可见。因此,相关部门要提前研判车流走向,在高峰时段增派人员疏导、开启应急通道,在易堵路段设置提示牌、利用导航系统实时推送路况,做足这些“绣花功夫”才能让车流“跑起来”而非“堵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湛江作为粤西旅游集散中心,如何联动景区、停车场做好分流,避免“景区人挤人,路上车挨车”,考验着跨部门协同的精度。
应对大考,“硬件”要顶用,“软件”更要暖心。高速公路的免费通行政策,本是惠民利好,但若保障不力,反而可能变成“添堵”诱因。这就需要养护部门提前排查路面隐患,确保道路“无坑洼”;收费站点备好应急找零、简易维修工具,让司乘“不犯难”;服务区加派人手保洁、补充物资,让停留“不闹心”。尤其对新能源车主,提前扩容充电桩、公布实时使用情况,才能避免他们的“里程焦虑”变成“假期焦虑”。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直接决定着出行体验的“温度”。
面对大考,更要凝聚“全民共治”的合力。交通顺畅从来不是交通部门的“独角戏”,而是每一位出行者的“必修课”。错峰出行的倡议需要我们积极践行——既然预判11时至15时是车流最密集时段,不妨早出晚行避开高峰;既然10月6日返程压力最大,或许可以灵活调整行程错峰返程。同时,车主也需做好“功课”:提前检查车辆状况,避免半路抛锚;下载导航软件并关注实时路况,绕开拥堵路段;遇轻微事故牢记“快处快赔”,不占用应急车道。如此一来,交通不堵,人更有好心情。
双节假期的交通流量,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也是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期待通过各方协同,让“车流量”变成“满意度”,让“出行潮”变成“体验潮”,让每一位途经湛江的司乘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效率与温情,让双节的旅途不仅有风景,更有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