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铅字婚书”很动人

2025-10-01 09:4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叶舒云

9月29日,农历乙巳年八月初八,新娘罗颖仪和新郎房永基选择在《湛江日报》版面上,以一则精心设计的彩版结婚启事,为他们七年的爱情长跑留下了一份独特的“铅字纪念品”。  (9月30日《湛江日报》)

近日,《湛江日报》上有一张“甜度爆表”的照片——一对新人在报纸上登了一则结婚启事。这让笔者不禁想起千禧年前后,报纸刊登婚纱照曾是不少年轻人的潮流选择。两种相隔数十年的纸媒情感表达,看似“复古”,实则是一种新的文明风尚的形成。

数字时代的便捷,让情感传递逐渐失去了“重量”:微信消息里的祝福转瞬被新通知覆盖,朋友圈的婚礼照片刷过即忘,电子请柬虽环保却少了落笔的温度。这种“碎片化”“快餐式”的情感生态,从某种程度上说,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习惯了“快速表达”,却忽略了“深度留存”;追求了“广泛传播”,却弱化了“真诚沉淀”。而一纸“铅字婚书”,恰恰带来了不一样的仪式感,它用报纸的厚重对抗数字的轻飘,用固定的版面锚定易逝的时光,用油墨的余韵留存情感的温度。这,便是一张看得见摸得着“铅字婚书”的独特所在。

有人或许会将到报纸登婚书视作“老派做法”,却忽略了其背后的“新潮创意”:新娘亲手设计版面,是年轻人对“个性化情感表达”的追求;《湛江日报》推出“家有喜事”服务,是传统媒体对当代情感需求的主动适配;新人的朋友索要模板,则是群体对传统文化带来“新鲜感”的认同。这不是对数字时代的否定,而是在数字浪潮中为情感表达守住了一块“实体阵地”,让老方式焕发出新活力。

而从婚庆文化上看,“铅字婚书”引领的新风,本质上是“承诺精神”的彰显。婚姻本是人生中最郑重的承诺之一,而“铅字婚书”将这份私人承诺公诸于众——报纸的权威性赋予其“被见证”的分量,“白纸黑字”的不可更改象征着“不褪色”的坚守。这种“公开的郑重”,与当下部分人对情感“随意化”“快餐化”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它提醒着人们:情感的珍贵,在于对“长久”的坚守、对“承诺”的尊重。当越来越多人效仿这种方式,带来的绝不只是简单的跟风,而是年轻人对婚姻中“承诺精神”的集体共识——大家追求的,是一种能让爱被看见、可留存、齐祝福的“仪式感”。

这倒不是说人人都要选择“铅字婚书”,它的动人之处,更在于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快时代里,别让情感表达变得“轻飘飘”。无论是千禧年前后的报纸婚纱照,还是如今的彩版结婚启事,真正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形式,而是报纸中藏着的真诚与郑重——那是对爱情的敬畏,对时光的尊重,更是对“好好爱一个人”的最朴素承诺。

编辑:倪婉婧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西站迎来假期首波客流高峰
  • 扬帆破浪,畅享激情——湛江军博园水上运动中心成滨海旅游新标杆
  • 萌娃共赴中秋奇妙之旅
  • 定格浪漫 纸短情长:新人登报缔结良缘 铅字为证爱情永恒
  • “月满非遗·情聚中秋”非遗集市举行
  • 红星照耀红土地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