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以“警妈”为圆心,画出留守女童幸福圈

2025-10-15 09:09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龙飞腾

2024年5月,湛江市公安局启动全市公安机关“警察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女童活动,600余名女警与留守女童结对,为留守女童撑起一片成长的蓝天。(10月14日《湛江日报》)

小时候看《西游记》,总记得孙悟空为保护唐僧,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圈——那圈是抵御妖魔鬼怪的屏障,是危难时的“安全结界”。如今,湛江600余名女警与留守女童结对,也在这片红土地上画了一个圈——以“警察妈妈”为圆心,用“警察”的担当与“妈妈”的柔情锚定守护核心;以“N”为延伸的半径,串联起民政、医院、社工、学校等多元力量;通过“警察妈妈+N”的社会治理创新,为湛江留守女童画出了包裹着温暖与爱意的“幸福圈”。

“警察妈妈”这个圆心,外柔内刚,是“幸福圈”成形的关键所在。2024年5月,湛江市公安局启动全市公安机关“警察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女童活动。从“警察”到“警察妈妈”,多了的不止是两个字,更是一份情感联系、一份责任在肩。传统的留守女童保护模式,常陷入“两重两轻”的困境:要么侧重行政化的物质帮扶,尽管能解决入学、医疗等显性问题,却难以弥补“被遗弃感”“孤独感”等隐性创伤;要么依赖民间公益的情感慰藉,却缺乏执法权、协调力等支撑,难以有效应对性侵害、校园欺凌等风险。而“警察妈妈”的角色创新,精准击中留守女童“情感缺失”与“安全无依”的双重困境。

“警察妈妈”的爱,藏在为女童奔走的每一个细节里。林警官为小琳补办户口,不是简单对接部门,而是多次往返相关部门、卫生院反复沟通,只因知道户口是孩子“安心读书”的关键;郭警官帮扶先天腭裂的小婷,不是止于登记需求,而是主动研究救助政策、联系手术医院、办理残疾证,只因心疼孩子“7岁还不能说话入学”的困境。这种“不放过任何一个难题”的奔走,正是“妈妈”角色最核心的特质:把女童的事当成“自家事”,把女童的难当成“自己的难”。正是这种“妈妈式”无条件付出的守护,让“警察妈妈”成为圆心:既能像妈妈一样感知女童的隐性需求,又能像警察一样调动资源破解难题,让守护圈有了“走心”的内核、“走实”的底气。

而“+N”机制,让“幸福圈”有了更广阔的半径。若仅靠“警察妈妈”的个体努力,再多的热情也难抵资源有限、专业不足的困境。而“+N”的价值,正在于为“妈妈式”守护搭建起支撑网络——当“警察妈妈”为女童奔走时,民政部门提供救助政策托底,医院开通医疗绿色通道,“双百社工”注入专业心理辅导,学校老师跟进学业支持,志愿者补充日常陪伴。这种协同不是力量的简单叠加,而是让帮扶从“单点突破”变成“全链条覆盖”。这便是以“N”为半径的价值:它让“警察妈妈”的守护不再受限于个人能力,而是能调动整个社会的“守护资源”,让圈住的范围更广、守护的层次更深。

更难得的是,以“警察妈妈”为圆心、“N”为半径的这个“幸福圈”,不只是“被动防御”,更能孕育“主动成长”的力量。孙悟空的圈是“保护”,却也带着“限制”;而“警察妈妈+N”的圈是“滋养”,能让留守女童在守护中长出力量。当小琳拿到户口簿喜极而泣,当小婷术后有望开口说话,当留守女童说“长大后也要当警察”,这份被守护的温暖,正转化为她们对世界的信任、对未来的向往、对自己的希望。更重要的是,这个圈还在传递“画圈”的能力:“警察妈妈”带动“N”的力量,“N”的力量又影响更多人关注留守女童,甚至让受助孩子未来也想成为“守护者”——这是一场关于爱的“接力画圈”。可以预见,这个圈将“层层加码”,成为这片红土地上代代传递、生生不息的社会温情。

“警察妈妈”,就是新时代感动湛江的温暖力量。她们用行动证明:以情感为圆心,以协同为半径,一定能画出让每个孩子都能安心成长的“幸福圈”。

编辑:唐嘉心
值班主任:苏碧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广东省2025年药品安全科普普法进基层活动走进遂溪
  • 湛江市妇联维权工作暨执委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
  • 霞山区12355破“凌”行动为青少年成长护航
  • 廉江良垌镇农技专家“传经送宝” 农户复产有底气
  • 水稻水上漂 鱼儿网箱跳
  • 以母爱之名,护你成长!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