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廉江市某邮政所因对一批使用自贴邮票的挂号信进行拆封检测,引发社会对邮政服务程序合规性与用户权益保障的关注。在邮政特邀监督员介入后,双方已达成谅解,事件获得妥善处理。
据了解,事件发生于10月12日。当事人罗先生委托家人携带28封使用自贴邮票的信件前往该邮政所办理挂号邮寄,工作人员在查验过程中发现该批邮票数量较大、存在异常,随即使用紫光灯进行初步检测,发现异常后,邮政所以“批量邮票需抽检”为由,告知寄件人需将部分信封送至湛江市局做进一步检测,如无问题再行寄出。
过程中,工作人员进行客户信息登记,因该批信件还未封口,检测也需要时间,为了不影响寄信,工作人员建议罗先生取出信件内件,交带有邮票的信封送检即可。罗先生叫工作人员自己取出就行,于是工作人员随机抽取5个信封,当着罗先生的面取出内件交还,只收取5个带有此邮票的信封。10月12日17时50分,罗先生联系营业所工作人员,要求该批信件不再进行检测,称时间太久不测了,要求拦截退回,工作人员于10月13日9时将5个信封返还。
罗先生对此表示,邮局在未出示确切送检依据、也未事先明确告知拆封后果的情况下进行相关操作,程序上存在瑕疵,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值得商榷。
“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是否配合检测,而在于程序是否公开透明、权力行使是否有充分依据。”罗先生表示,尽管事件经反映后已协商解决,但他仍希望推动邮政服务在类似流程中更加规范、更具说服力。他也欢迎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领域人士就此提出建设性意见。
尽管过程中存在程序争议,罗先生对邮政部门在后续处理中展现的重视民意、积极沟通的态度表示肯定。他强调,反映问题初衷在于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而非局限于个案追责。
目前,在邮政特邀监督员的协调下,双方已达成相互谅解。邮政部门也表示将结合此次案例,进一步规范检测流程、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在保障邮件安全的同时,切实维护用户的知情权与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