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荣光背后是坚守与希望

2025-10-17 16:00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纬杭楷(遂溪)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4年度传承活动评估结果,湛江有3人获评优秀。(据10月16日《湛江日报》)

这一成绩,既是对他们个人多年坚守与付出的高度肯定,更折射出湛江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深厚底蕴和积极作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纽带。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面临传承断档、受众萎缩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对非遗传承人开展年度评估,既是一种激励机制,也是一种责任监督。此次全省507名省本级传承人中仅有53人获评优秀,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湛江三人脱颖而出,充分表明其传承工作扎实有效、成果显著,值得点赞。

孙康福传承的“吴川飘色”,被誉为“空中舞蹈”,是岭南民俗文化的瑰宝;谢岳深耕的“雷剧”,以雷州方言演唱,唱腔高亢、情感浓烈,是粤西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戏剧;吴其林守护的“雷州石狗”雕刻,承载着古老的图腾崇拜与民间信仰,是雷州半岛独特文化符号的物化体现。这三项非遗分属民俗、戏剧、美术不同类别,共同构成了湛江文化多元共生的生动图景。三位传承人获评优秀,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对湛江地域文化整体生命力的一次有力彰显。

更值得称赞的是,他们并非仅仅停留在“守艺”层面,而是在坚守本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无论是通过校园传习、展演推广扩大影响力,还是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技艺、吸引年轻群体,他们都展现出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担当与开阔视野。正是这种“活态传承”的理念,让古老的技艺不再尘封于记忆,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非遗的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此次评估结果的背后,离不开地方政府在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平台搭建等方面的持续投入。湛江近年来不断加强对非遗项目的挖掘与保护,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为传承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种“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传承人主体”的协同模式,正是非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然,获评“优秀”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前,非遗传承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如传承链条脆弱、后继人才不足等。对此,还需进一步完善传承机制,加大青年传承人培养力度,推动非遗与文旅融合、与现代生活接轨。唯有如此,才能让这些承载着集体记忆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三位传承人的坚守与荣光,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力量与未来的希望。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非遗的热爱与担当,也为更多人树立了榜样。期待更多人关注非遗、热爱非遗、参与非遗传承,共同守护好这片精神家园,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编辑:徐卫民
值班主任:苏碧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市广湛产业园人才驿站揭牌 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
  • 破圈•跃升•出海
  • 从荒弃珊瑚瓦屋到农文旅标杆
  • 市城管执法局开展“净靓”行动宣传
  • 湛江日报社与民航湛江空管站举办羽毛球友谊赛
  • 2025廉江家电秋季(广州)博览会启幕 链全球资源加速“品牌出海”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