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在湖光校区举办“水产争锋,‘面’见未来”校园BOSS直聘活动,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10月19日《湛江日报》)
广东海大近日举办了一场校园招聘活动,有两个新变化令人眼前一亮——第一个变化,是“多企共面一名学子”的面试机制;第二个变化,是“台下师生全员观摩”的学习机制。这两个变化,并非简单的招聘流程调整,而是对传统校招单向性、封闭性短板的系统性革新,在效率提升与育人赋能的两个方面齐发力,给高校就业服务带来了新思路。
“多企共面”模式,直指传统校招“企业单打独斗、学生奔波面试”的效率困局。以往校招中,学生需在不同企业的相似提问中反复展示自我,企业也常因信息收集不足导致匆匆一“面”,既浪费双方时间成本,企业又易因评估维度单一错失优质人才,而部分学生即便通过多轮面试,也可能因企业需求与自身优势错位导致“被刷”。
而广海这次校招明显换了一个思路:6家企业联合考核,构建起“集体评估机制”:一方面,企业可围绕行业共性需求展开连环提问,从技术认知、职业素养等多维度立体考查学生,避免单一企业视角下的评价偏差;另一方面,学生无需来回奔波,一次面试即可了解多家企业需求,且能通过不同企业的提问差异,更清晰地认知水产行业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更好地把自己的优势展示出来。这种“一对多”,将招聘的“C位”给到了学生,不仅提高了校招效率,更让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更具针对性。
“台下观摩”的设计,则将就业指导从“说教辅导”升级为“沉浸体验”。传统就业指导多以讲座、一对一咨询为主,信息传递单向且覆盖面有限,学生往往因缺乏实战参照,难以体会到老师究竟在说啥。而广海水产学院的这次校招,800余名师生现场观摩面试全程,这本身就是一个沉浸式的“大课堂”:观摩者既能直观观察求职者如何拆解行业问题、组织应答逻辑,学习专业表达与应变技巧;也能通过企业提问,反向推导行业对人才的能力期待,提前校准自身学习与职业规划方向。更重要的是,这大大增强了广海学子的求职信心——当看到优秀的师兄师姐获得企业认可,观摩学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学有所用”,进而激发提升自我的内在动力。这种“以观助教、以观促学”的模式,让就业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感知”,实现了就业指导覆盖面与实效性的双提升。
广海水产学院的这种兼顾精准匹配与全员赋能的校招新模式,通过面试流程创新,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评价、让就业指导融入实战场景,着实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