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第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湛江五岛一湾滨海水上户外运动目的地”成功入选。(10月26日《湛江日报》)
在云南大理举行的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上,“湛江五岛一湾滨海水上户外运动目的地”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建设名单,成为粤西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全国仅49个目的地获重点支持,湛江凭什么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当下,户外运动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30年,全国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2024年水上运动产业规模达4386亿元,同比增长18.7%,参与人数突破1.2亿。“90后”、女性、亲子家庭成为消费主力,“专业+休闲”“运动+生态”的融合玩法更成为新趋势。湛江的入选,踩准了产业升级的节奏。这不仅意味着获得政策与资源的精准支持,更能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的消费外溢,进一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
湛江的入选,绝非偶然,而是“四大王牌”协同发力的效果。区位上,湛江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交汇处,广湛高铁年底通车,“1.5小时交通圈”让“办公室到沙滩”的当日切换成为现实,将增加湛江户外运动产业的吸引力;资源上,碧海蓝天+绵长海岸线的组合,再搭配全年290天的适温水域与红树林、中华白海豚等生态资源,可全年开展帆船、帆板、潜水、沙滩足球等运动;专业上,从劳丽诗、何冲到全红婵的“冠军基因”,叠加国家级潜水学校、体校的人才输送能力,也让运动爱好者有机会在“冠军家乡赛场”接受“同款”指导;产业上,国家级赛事的承办经验、奥体中心等场馆的完善配套,逐渐形成“赛事引流—场地承接—消费跟进”的产业闭环。
手握好牌,更要打好牌。要让户外运动新势能持续“湛”放,湛江还需精准发力。其一,守好生态底线,避免盲目开发,让红树林、中华白海豚等资源成为运动场景的独特点缀;其二,深化“运动+”融合,将雷剧非遗、海鲜美食、“军港之夜”等本土元素嵌入水上嘉年华、海钓赛事,打造有记忆点的体验;其三,完善服务体系,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既保留大众休闲项目,也培育国际级赛事IP,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从“水上运动之城”到国家级户外运动目的地,湛江的每一步都踩着浪花的节奏。这份“湛”放的新势能,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生动范本。期待着更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循着浪花而来,在这片红土地感受运动的快乐、生态的美好、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