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的遂溪,乡村振兴热潮涌动。曾经“沉睡”的闲置校舍正焕发新生:昔日荒废的界炮镇坦塘小学校舍,如今改建为药食菌培育基地;洋青镇水流初中转型公办幼儿园;江洪镇姑寮小学化身双馆融合体……
近年来,遂溪县以“一校一档”动态管理为抓手,实施“一校一策”精准盘活,让闲置校舍成为赋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县7处校舍改造项目全面投用,12处启动改造并部分释放功能,在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驱动:旧校舍育出“新财源”
聚焦乡村产业升级需求,近年来,遂溪县创新“村企合作”模式,推动闲置校舍向产业基地转型。
界炮镇精准对接帮扶资源,联动省消防救援总队、中交广州航道局引入广东问祥药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超千万元将荒废的界炮镇坦塘小学校舍改造为珍稀药食菌培育基地。依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技术支撑,基地建成1座标准化菌孢车间、8 间智能培养室,实现灵芝、猴头菇等高附加值品种全年培育。
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提供120个就业岗位,村民月均收入大幅提升。遂溪县还同步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企业免费提供菌种包与技术,引导农户利用闲置房屋参与种植,户均月增收数千元。
目前,这一模式正加速复制,6处镇域闲置校舍将陆续改造为特色农产品基地,持续放大产业带动效应。
民生提质:闲置资源变“幸福资产”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遂溪县将闲置校舍转化为普惠性公共服务设施,让“闲置”变“实用”。
教育扩容过程中,原洋青镇水流初中、岭北镇迈生小学升级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新增 900 个优质学位,有效缓解周边幼儿“入园难”;平安建设一线中,附城镇一小学校舍转型为附城派出所,既实现财政资金集约利用,又提升治安响应能力。
功能复合:老校舍释放“多维效能”
打破单一功能局限,遂溪县深挖闲置校舍复合价值,实现“一址多用”效能升级。
江洪镇姑寮小学打造“校史馆+村史馆”双馆融合体,农耕器具、贤达档案、民俗物品等乡村记忆载体系统展陈,年接待游客超千人次。文化引流激活周边民宿、餐饮及土特产销售,构建起“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