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就在南粤”广东省2026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对接活动(粤西地区专场)在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火热开展。(11月2日《湛江日报》)
1.3万余名学子、400余家企业参加,近1500个岗位计划招1.5万人,超2500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就在南粤”粤西专场招聘会交出的亮眼答卷,不仅源于政校企三方的资源整合,更得益于提前征集意向、AI简历诊断等创新举措的精准落地。这场招聘会,展现出了湛江朝气蓬勃的就业新生态。
精准对接,是本次活动的一大突破。过去企业到高校招聘,多数是“缺什么人才就设什么岗”。但这次不一样,主办方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征集了相关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再向重点行业企业发出“精准邀约”,让岗位供给与人才需求实现高效匹配。从新能源企业的研发岗到家乡企业的技术岗,从一线城市的发展平台到基层的美育岗位,近1500个优质岗位覆盖新兴产业与民生领域,既呼应了“百万英才汇南粤”的人才战略,也满足了毕业生多元化的职业期待。这种“以需定供”的模式,让企业招到适配人才,让学子少走求职弯路,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长期存在的就业供需错位难题。
智能加持,让求职之路更容易“上高速”。这场招聘会,承办高校广东海洋大学,精心设立了智能就业服务区、简历诊断区、职业指导区和就业政策咨询区等四大功能区。AI简历优化系统通过结构梳理、关键词提炼、成果量化等维度,为毕业生提供实时优化建议,让简历从“泛泛而谈”变为“精准推介”。更可贵的是,AI工具并没有取代人工服务,而是与资深HR、就业指导教师的“一对一”诊断形成互补,构建起“智能初筛+专家精修”的双重加持。这种“技术+专业”的组合拳,既提升了求职服务的效率,又保证了指导的有用,让毕业生在短时间内实现求职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专业对口”的择业新趋势,招聘会不仅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更通过职业指导区、就业政策咨询区等功能区,为学生“有更好选择”提供全方位支持。不同需求、志向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配的指导、提升就业的信心,这对于学生而言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包容性的服务模式,既尊重了新一代毕业生的自主意识与长远眼光,也为区域人才结构优化注入了新活力。
这场招聘会的创新实践,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就业服务既要“广撒网”保障岗位供给,更要“细耕耘”实现精准匹配;既要“搭平台”打通供需通道,更要“赋新能”提升求职质量。各方继续携手努力,湛江的就业新生态一定能越来越朝气蓬勃,助力百万英才在南粤大地实现人生价值。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