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潮涌,霞山奋楫。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年来,这片镶嵌在湛江湾畔的中心城区,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立足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定位,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在城乡融合的实践中破冰前行,用三年时间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精彩蝶变。
 特呈岛上村庄被绿植环抱。记者张锋锋 摄
特呈岛上村庄被绿植环抱。记者张锋锋 摄
2025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348.07亿元,同比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7%,增速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09亿元,同比增长11.3%,总量和增速双双稳居全市首位,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充分彰显。
特呈岛“零碳故事”登上联合国舞台,海洋生物医药集群成为粤西标杆,国企改革实现历史性跨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一幅“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民生殷实、活力迸发”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在霞山铺开。
 海滨公园风景如画。记者欧阳泽 摄
海滨公园风景如画。记者欧阳泽 摄
产业引擎带动: 链式发展激活经济“强动能”
“以前生蚝销售靠线下批发商,现在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订单直接从全国飞来!”中国蚝都产业融合示范区内,蚝农陈志文指着手机订单笑着介绍。
作为全市唯一的生蚝全产业链项目,中国蚝都产业融合示范区创新打造产业互联网“一中心一平台”已吸引143个蚝商入驻,覆盖5.06万亩蚝排,完成20.48万斤生蚝销售,预计带动就业1.2万人,年产值突破7亿元。这只是霞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命脉,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三年来,霞山打破产业“单打独斗”格局,绘制海洋生物医药等8个重点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向链式融合升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跻身省级特色集群,填补粤西该领域空白;南站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入驻企业超百家、电商业务关联企业超2000家,开园首年实现产值超6000万元,其展销厅被评为省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农特产品展销厅。
农文旅融合同样亮点纷呈,特呈岛从“湛江湾小岛”向“国际艺术旅游岛”转变,2024年游客量突破65万人次,民宿经济创收1000万元。特呈岛红树林公园成为粤西唯一入选10个“广东最美阳台”。北月木兰“农创谷”、东纯村“耕旅融合”观光园等项目落地见效,2024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超200万元。
 俯瞰粤西首个综合保税区——湛江综合保税区。记者张锋锋 摄
俯瞰粤西首个综合保税区——湛江综合保税区。记者张锋锋 摄
 味美控股公司生产线。记者张锋锋 摄
味美控股公司生产线。记者张锋锋 摄
产业平台的提质增效为发展注入强劲支撑。湛江综合保税区封关首年营收近百亿元,湛江港“并行港”模式试点落地,霞山产业园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优秀产业园区,规模从5.43平方公里扩至11.85平方公里。创新“以投带引”招商模式,成功引进威豹公司、味美集团等龙头企业,三年累计签约项目52个,协议投资超158亿元。
 特呈岛开渔欢乐周活动。记者李忠 摄
特呈岛开渔欢乐周活动。记者李忠 摄
城市品质跃升: 精描细绘宜居“新画卷”
“出门就是公园,老旧小区变新了,断头路打通了,生活越来越舒心!”家住霞山青岛路的居民李阿姨细数着身边的变化。三年来,霞山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让中心城区更具温度与魅力。
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霞山区高标准谋划“1+7”功能区,举全区之力完成广湛高铁霞山段征拆,仅三个半月就啃下167栋房屋、576亩土地的“硬骨头”,为湛江北站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奠定基础,助力湛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5小时交通圈。
目前,七大功能区共有总投资10.58亿元的核心续建项目5个,总投资40.96亿元的新开工项目8个,总投资47.59亿元的储备重点项目8个。
对照全市“四个圈层”的规划布局,霞山区编制区级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33个总投资135亿元的项目有序推进,特呈岛温泉度假村升级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等项目加快落地。2025年,全区10个街道建设60个风貌管控提升点位,新湖大道风貌管控示范带打造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城市品质与整体形象日益提升。
创新“小区党支部+红色物业+社区合伙人”模式,近三年来,霞山累计投入1.91亿元完成197个老旧小区、134条小巷改造,惠及居民1.7万余户。改造青岛路等11条市政道路,整治3个内涝点,新建改造雨污管网25.26公里,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2.88%。
医疗教育资源持续优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升级三甲,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市级评审;新增公办学位1.1万余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85%。民生支出占比超八成,12个长者饭堂实现全覆盖,平安霞山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刑事治安警情下降60%,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

岑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记者张锋锋 摄
乡村振兴提速: 城乡融合铺就共富“快车道”
“现在村里有产业、环境美,年收入超千万元,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岑擎村党支部书记指着村集体产业园区自豪地说。作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岑擎村的蝶变是霞山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乡村规划体系不断完善。霞山完成33个行政村产业规划和15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率先在湛江市辖区实现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全覆盖,其中岑擎村村庄规划为全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提供了示范样本。
典型村培育成果丰硕,打造了15个典型村示范样板,东纯村、岑擎村通过发展海洋经济产业园、欢乐田园等项目,带动村民收入稳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64个自然村实现“万村清洁”常态化,100%完成“厕所革命”,建成5个“美丽庭院”特色村,南柳河、菉塘河整治让水体实现“长治久清”。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县道三级及以上占比、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均达100%,垃圾收运和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
创新“国企搭台、村企唱戏”模式,50家村企覆盖8个涉农街道,岑擎村“强村公司”打造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租赁收入约130万元,实现收益5倍增长。2024年,全区3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突破30万元,其中3个行政村突破1000万元、7个行政村突破50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2年2.43:1缩小至2024年2.38:1,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航油集团南方储运湛江基地位于霞山区临港工业园。记者张锋锋 摄
中国航油集团南方储运湛江基地位于霞山区临港工业园。记者张锋锋 摄
改革创新赋能: 多元共建凝聚发展“向心力”
“项目从落地到投产不到一年,刷新了我们在全国投产的最短时间,霞山区‘全程代办’服务太给力了!”中国航油南方储运湛江基地负责人点赞霞山营商环境。三年来,霞山以改革破瓶颈,以创新激活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持续动力。
国企改革实现历史性跨越,68家“小弱散”国企重组为霞发、霞兴集团“双龙头”,资产规模突破70亿元,霞发集团获评AA级信用等级,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创新投融资模式,24亿元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完成对深圳威豹集团的战略并购,累计发行12.95亿元专项债券支持项目建设。
推行“全程代办”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多个房地产项目破纪录实现当月“拿地即开工”。2023年至今落实全程代办闭环审批165件,促进39个项目、68家企业加快完成投资约122.11亿元。通过“全程代办”,促进京东五星电器集团湛江有限公司顺利落户霞山,强力拉动全区消费高速增长。
凝聚社会合力共建共享,霞山区深化与越秀区对口帮扶,越秀累计投入1.2亿元推进30个项目建设。“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撬动社会资金1269万元。激发建筑企业助力“驱动力”,中建八局西南分公司、中铁五局积极参与广湛高铁霞山段风貌提升,2023年以来,建筑企业结对推进街道帮扶项目87个。
站在新的起点,霞山区将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更大力度筑牢产业根基、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乡村振兴、办好民生实事,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奋力书写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的崭新篇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