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显本色 为“百千万工程”深入落实注入动力

2025-11-04 09:3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文秋华 通讯员谢婷婷


发挥“头雁”带头作用,激发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建言献策,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向绿”履职,让绿美乡村焕发新颜……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关键时期,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自身工作特点,积极组织全市三级人大和五级人大代表踊跃投身到“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各级人大代表闻令而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与典型镇村培育工作,充分发挥植根人民、联系广泛的优势,在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基层治理等方面率先垂范、建言献策,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澎湃的“人大动能”。

近日,记者走访多位来自基层一线、企业界的人大代表,他们或扎根田畴谋划产业振兴,或立足镇域推动城乡融合,或坚守实业赋能高质量发展,尽管岗位不同,但他们都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在各自领域躬身实践、发挥优势,将履职足迹深深印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成为绘就湛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谢晓恒与群众交流。 记者廖世超 摄

谢晓恒:

恪守为民之责  力行惠民之举

扎根乡土,心系民情。在湛省人大代表、赤坎区北桥街道东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谢晓恒,始终将村民的冷暖放在心头,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一副“热心肠”,与村民建立了深厚感情。多年来,她将一腔热忱化为实际行动,为东山村的发展和村民的幸福生活倾心付出,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信赖,成为村民交口称赞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东山村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仅依靠群众市场的租金收入远远不能满足村庄建设需求。谢晓恒充分利用东山村的土地资源,主动对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在村中建成冷链分拣中心,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也为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她带领村“两委”班子努力争取资金,推进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提升、“四小园”建设等项目工程,在村中建成一批小公园,推进整村硬底化和排污建设工作,提升村中道路硬底化率,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村民居住幸福感、对村“两委”干部满意度大为提升。

民声民意,用情回应。谢晓恒说:“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肩头的‘大事’。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把东山村建设得越来越美。”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谢晓恒总能俯下身子,密切联系群众,在第一线了解群众心声,积极回应他们的诉求,积极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赢得村民广泛认可。在与群众交流中,谢晓恒了解到我市农业生产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提升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她以此为切入点,提出《关于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通过增强农业保险体系的完善度和覆盖面,为农民提供更加坚实的风险保障,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基层工作任重而道远。谢晓恒直言,“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老百姓关心的事,就是我履职的方向。今后,在履职路上,我将继续扎根东山这片热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用心倾听民声,用实招破解难题,与村民、村干部一起努力把东山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

陈荣盛(中)听取村民对村镇建设的意见。记者欧阳泽 摄

陈荣盛:

“头雁”引领显担当  连心架桥汇民声

近年来,廉江市安铺镇围绕乡村布局、村庄建设规划,聚焦人居环境大提升、村容村貌靓化等民生重点项目持续发力,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加快建设美丽圩镇,绘就宜居宜业新景。市人大代表、安铺镇党委书记陈荣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身份优势,在推动“百千万工程”与激活发展动能的双向奔赴中,积极履职,探索实践,书写出古镇安铺的焕新升级与蓬勃发展相得益彰的新篇章。

“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圩镇建设是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支点。”陈荣盛把加快美丽圩镇建设与代表履职结合起来,他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总是带着问题走村入户,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把百姓的诉求变成建议,努力把“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在他的推动下,安铺镇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通过招商引资、盘活资源促进村集体增收,深耕农业特色,打造丝苗米品牌,建设无人农场,规划食品工业园;古镇风貌也持续焕新,文化元素被注入公共空间,骑楼街、安铺河碧道等历史风情点得到提升,独特的美食文化与节庆活动激活文旅潜能;交通升级、城市书屋及长者食堂等民生项目落地……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陈荣盛始终坚守“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为民信念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常态化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准确掌握并着力解决群众真实诉求。他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定期接待群众和专题调研,精准捕捉民生热点与堵点,组织对重点项目开展专项监督,推动解决施工滞后、资金拨付等实际问题,确保各项政策高效落地。

谈及在推动“百千万工程”中的感触,他认为,人大代表要发挥好植根基层的优势,用通俗语言宣讲政策、引导群众参与,并广泛收集民意民智。可探索建立专业代表人才库,以“专业代表+”的模式缓解基层人才短缺,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共同为“百千万工程”贡献人大力量。“接下来,我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把人大监督、人大调研与为民服务结合起来,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全力为安铺镇的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孙茂荣在查看唐基村的花生油压榨厂的产品。记者李忠 摄

孙茂荣:

扎根基层履职为民 当好乡村振兴“带头人”

走进吴川市黄坡镇唐基村,人们感觉这是一个铆足干劲蓬勃发展的乡村,村场规划有致,楼房成排,商铺林立,宜居宜商。这背后,离不开市人大代表孙茂荣的辛勤付出与引领带动。他扎根基层,将人大代表职责与乡村振兴实践紧密结合,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核心的致富路。

“我既是人大代表,又是村干部,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孙茂荣说道。他通过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带动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迎难而上,用心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唐基村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村道硬底化、亮化、绿化全覆盖,实现排污地下管网化、污水集中处理;推动“雪亮工程”建设,完善治安联防系统,全村路口覆盖安全监控,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作为人大代表,我始终牢记使命,深入一线倾听民声,把调研落到实处,引领大家主动参与‘百千万工程’。”孙茂荣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成效的标尺,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期盼,与村民群策群力,以盘活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他的推动下,唐基村创新推行“村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的改革模式,成立经济联合社,投资建成综合市场。同时,依托农业产业园,与省农科院合作发展“智慧农业+文旅融合”项目,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刺激了农村产业发展,实现了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的双赢。

展望未来,孙茂荣信心满怀。他表示,下一步将加快花生油压榨项目建设,盘活闲置土地,优化营商环境,为年轻人回乡创业提供平台,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群众,继续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与担当。

何德边在珍珠加工厂查看。记者李忠 摄

何德边:

履职尽责谋发展  铺就乡村“致富路”

市人大代表、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德边扎根“中国南珠第一村”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村,在南珠产业上深耕细作,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企业家与人大代表两种身份有机融合,践行代表使命、厚植为民情怀。

2016年,何德边返乡创业,公司成立伊始,他就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科研+农户+工种”模式,以“管理入股、保底分红、盈利分红、技术分红”的创新机制,让154户农户增收,为流沙村村民及周边村的村民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就业及产业增收超亿元。此后,何德边创立“何德边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开展产学研合作,聚焦马氏珠母贝品种改良与养殖加工核心技术研发,引导成立养殖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推进整个珍珠产业养殖规模持续稳步扩大,吸引更多农户投身珍珠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何德边眼里,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和职务,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始终不忘选民的期望和嘱托,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句誓言,一直镌刻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平日里,他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各类调研、视察、座谈活动,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深入走访和调研,他提出了《关于加强湛江海水珍珠产业规划建设重振南珠辉煌的建议》《关于推动蓝色海洋粮仓马氏贝养殖与特色产业海水珍珠养殖发展产业规划的建议》等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秋水盈盈,流沙明珠。当选市人大代表后,何德边有了更大的谋划,不仅要让自己的企业“强起来”,更要带领更多村民和群众致富。“在致富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何德边说。目前,他正积极推动“雷州市流沙珍珠孵化养殖加工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以挖掘南珠历史、传承南珠文化、展望南珠未来为核心,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打造“产业+旅游”的新业态。园区建成后,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一颗沙粒在蚌的体内至少要经历三到四年的孕育才能变成光彩夺目的珍珠,产业振兴与发展也需要艰辛探索的过程。”何德边认真地说,“我将继续忠诚履职,多为人民代言,踏实做事,为做强做大珍珠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磊华(中)走访霞山区老旧小区。记者李忠 摄

谢磊华:

脚步丈量社情民情 实干回应群众心声

自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湛江市霞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磊华始终将履职尽责放在首位,深入基层倾听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展现代表担当。

谢磊华坚持把履职重心放在基层一线。他定期组织社区调研活动,深入霞山区各老旧小区,通过座谈会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在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等方面的诉求。“只有走进群众家里,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作为企业界代表,谢磊华特别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他主动进驻代表联络站,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对接企业代表,深入了解项目落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堵点难点。有一回调研,他了解到部分老旧小区存在“管理真空”问题,立即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具体建议,推动“红色物业”服务试点,有效解决了多个无人管理老旧小区和公租房小区的管理难题,惠及3000余户居民。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谢磊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带领霞兴集团推动成立13家村企合作项目,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为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探索了新路径。他深入走访64个村,听取村干部和村民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立足调研成果,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光伏产业,预计可为农户增收约120万元,为村集体创造约800万元收入。

“代表的职责就是要为民发声、为民解忧。”谢磊华表示,他将继续扎根基层,紧扣“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将群众的迫切诉求转化为高质量建议。同时,他将积极推动政企社协同,构建常态化沟通机制,为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激发区域发展活力贡献代表力量。

文华盛。记者李忠 摄

文华盛:

情系桑梓履职责  乡贤聚力谱新篇

“家乡的事,就是我的事。家乡需要我,我必全力以赴。”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吴川商会会长文华盛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个人捐资到动员乡贤筹资,他将对故土吴川的深情,转化为参与“百千万工程”的一次次务实行动。

去年,文华盛做了一件让乡亲们交口称赞的事:个人率先捐资过万元,发动乡贤共同筹资800多万元,让承载乡愁记忆的吴阳古城楼重焕生机。“我们要让年轻人记得住乡愁,让古老建筑讲述新时代故事。”在他的推动下,吴阳古镇的“古水道”整治、元代学宫重建等项目接连启动,让沉睡的历史资源活化为文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文华盛深谙此理。凭借商会会长身份,他担当起“联络员”的责任,组建乡贤智库,广州市吴川商会的企业家们为家乡累计捐资超千万元,形成了“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归”的喜人局面。他还带领商会在黄陂镇连续两年种植沉香树800多棵,“今天种下的不仅是树苗,更是未来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作为人大代表,文华盛的履职笔记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民情民意。他通过回乡座谈、参与调研、驻站接待等方式,倾听民意、收集民情,并将有价值的建议转化为建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代表的职责。站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文华盛有着更深远的思考。他建议打造“行走的课堂”,组织干部和代表到浙江等先进地区取经,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专项资金“活水”,让好项目不再“等米下锅”。

编辑:张雅婷
值班主任:苏碧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将”出战,广东队夺得跳水男团赛冠军  
  • 跳水赛场“湛将”闪耀
  • 海豚湾夜灯一亮 整条海岸线都在写情书
  • 醒狮助威踏征程 广东空手道队14将剑指十五运决赛
  • 漫步广州湾——探秘百年建筑,解码城市记忆
  • 全红婵和老乡联手,获女双10米台第一名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