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我国科学家团队揭示抑郁症治疗新机制

2025-11-06 16:4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侠克)抑郁症是全球主要的精神疾病之一,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北京时间11月6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揭示氯胺酮和电休克疗法这两种快速强效抗抑郁疗法背后的共同作用机制——腺苷信号通路,为开发新一代基于腺苷信号调控且副作用更小的抗抑郁疗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明确的靶点。

据介绍,氯胺酮和电休克疗法是目前针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较为有效的干预手段,这两种疗法能在数小时内带来快速且强劲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伴随着致幻、认知损伤等副作用风险,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探索现有抑郁症疗法背后的原理机制,进而开发出更优的治疗策略,成为了抑郁症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

面对这一长期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团队联合国内多个顶尖实验室,利用前沿的基因编码荧光探针技术,首次在活体大脑中发现,在氯胺酮和电休克治疗过程中,都会引起情绪调控关键脑区腺苷水平的急剧、持续飙升,揭示了这两种疗法背后共同的核心通路——腺苷信号通路。

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遗传学与药物试验发现,当“关闭”大脑感知腺苷信号的接收器时,两种疗法的抗抑郁效果便完全消失,而激活该通路则能产生明确的抗抑郁效果。

罗敏敏说,这项研究成功将疗效与副作用“解绑”,为开发新一代药物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此外,该研究还为非药物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研究证实,一种被称为“急性间歇性低氧”的安全物理干预手段,同样能有效激活大脑腺苷信号,产生强大的抗抑郁效果。为后续开发完全非侵入、无药物依赖的生理疗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研究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的罗敏敏实验室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晓辉团队、北京大学李毓龙团队等多个实验室协同完成。研究得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及医学创新基金、中国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等的大力支持。


编辑:林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网箱型工船试验平台——“湛江湾1号”抵达湛江
  • 湛江“冬游湛江 乐享精彩”消费季启幕
  • 遂溪:盘活闲置校舍 释放发展活力
  • 报小拍·安全生产|筑牢海上安全线 市海洋与渔业局举办第四季度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  “湛将”英姿
  • “继续努力,为广东队冲金!”——访湛江籍全运会跳水冠军王伟莹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