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18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召开2025年全省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推进专题会议暨全省医疗护理员师资培训班,总结提炼前期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持续探索免陪照护服务的广东路径。

动员讲话中,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肯定了前期全省免陪照护服务各试点地市和试点医院取得的初步成效,具体表现为免陪照护的多元特色服务模式相继涌现,以及免陪照护工作的社会效益持续提升。凭借这些扎实成效,广东多措并举推进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经验在国家卫生健康工作交流医政工作专刊上发表交流。
免陪照护服务从“无陪护病房”服务发展而来,主要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遵循患者和家庭自愿原则,在知情同意且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由护士和医疗护理员承担生活照顾服务,无需由家属等进行院内陪护。
今年4月,省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医疗机构提供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广州、深圳、汕头、佛山、惠州、东莞、茂名、清远等8个市作为省级首批试点地区,每个试点地区遴选2~5家医疗机构(以三级医院为主)开展试点工作。戳这阅读详细报道>>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地市主动担当、先行先试。截至9月底,8个试点地市47家医疗机构共260个病区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免陪照护服务病区覆盖率为13%。个别试点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病区覆盖率接近甚至超过50%(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免陪照护服务病区覆盖率为5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病区覆盖率为49%)。试点病区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同比缩短,对免陪护服务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稳步提升。医疗护理员专业陪护率、薪酬待遇和工作满意度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此外,随着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免陪照护服务理念开始被大众所了解和接受,社会对此项改革的关注度、期待值正在逐步提升。
对下一步深入推进试点工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核心关键,实施精准攻坚,要做好加强医疗护理员队伍建设、加强免陪照护服务支付机制探索、加强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加强免陪照护服务质量管理和加强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等五项重点工作任务,确保这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改革工程能够高质量地出经验、出成效。
培训班邀请了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二级调研员李俐辉、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科长戚卫虹作免陪照护服务相关政策解读,省护理学会理事长成守珍、省护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黄惠根、省工伤康复医院护理部主任谢栗梅围绕医疗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免陪照护服务质量标准、医疗护理员职业法律法规等内容作专题授课。
培训班上,东莞市和省护理学会、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中医院、省第二荣军优抚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从免陪照护服务不同模式、支付机制、医疗护理员队伍建设等方面作经验分享。
省卫生健康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21个地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政(医管)科(处)负责同志,省医疗护理员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部分省部属驻穗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及委直属医院负责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的负责同志,以及省护理专业质量中心和有关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师资代表参加了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