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挂点帮扶的迈陈镇白坡村再次传来喜讯:该村集体经济项目有了第二茬的收成,50多亩西瓜地里,“黑美人”西瓜硕果累累,14万多斤西瓜销售总收入10万多元,利润3万多元,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这一幕,只是我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扶贫济困工作,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当作湛江发展的使命和机遇,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扶贫济困工作中,做到思路明,措施实,机制活,模式新。目前,我市和广州市共派出的250个工作组,全部进驻250个贫困村,全市启动280个产业扶贫项目,行业项目750 个,智力扶贫项目500个。
精心组织 资金保障到位
我市把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内容,切实转变作风,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把帮扶任务具体分配落实到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湛各单位。除广州市帮扶的95个贫困村外,由市定点帮扶110个贫困村,各县(市、区)共定点帮扶45个贫困村。
扶贫开发,资金保障是关键。为加大对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投入,我市平均给每条被帮扶的贫困村安排40万元,比上一轮增加10万元,全市财政投入共4400万元。目前,市财政安排的每村20万元扶贫开发“双到”专项资金已划拨到村。除此之外,我市积极动员企业和社会团体、私人企业踊跃捐施,2013年“广东扶贫济困日”现场共筹集捐款1.298亿元,全部投入到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因地制宜开展扶贫项目
由市委办公室与广州军区赤坎生产基地共同帮扶的吴川黄坡镇枚陈村,通过筹集资金43.47万元购买了3台收割机,实现每年村集体收入由零到7.9万元的突破。其中收益的70%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各帮扶单位根据农村当地实际,按照实现长期目标和实现短期目标相结合的思路,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突破口,不断研究和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多种方式拓展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有效地提高了扶贫项目的市场化程度。
目前,全市250条贫困村已经全部规划集体经济开发项目: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麻章金兴村进行“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成立“金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市政府办公室和市交通运输局帮扶徐闻县西连镇石马村修建水塔、改造电网、修建校园、建设农村信息化培训基地;市政协机关在开发区民安镇西山村建设38亩养虾场;湛江农垦局在雷州白沙镇水美村开辟养蚕基地;市社工委、湛汽集团、正大公司三家帮扶单位积极筹资金,组建了沙节村经济合作社;坡头区埤头村购买325国道边的大型广告位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