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让道路更便民 也请你更守法
交通秩序是一个地方城市管理水平、文明水平、执政水平、执法水平的表现,事关城市的美誉度、凝聚力和投资环境。
谈起湛江半年来的交通变化,市民无不拍手叫好,这反映出了交通整治符合市情民意,符合湛江的发展诉求。从整治效果看,基本实现了前两个阶段预期效果,即“整治当月大见成效,整治三个月根本好转”。在进入“整治半年成为习惯”的冲刺阶段后,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识的养成,以及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管理不能一味依赖“人治”,而是在于注重制度的健全和行为意识的培养。看一个城市交通文明水平程度,不在于看到路面有多少交警,有多少红绿灯,而是在于没有交警和监控摄像头的情况下,市民按交通规则有序、礼让通行的自觉性度。从这个层面来讲,如何探索有效的宣传机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人人以讲交通文明为荣,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社会氛围显得更为重要。
交通整治成果来之不易。在采访中,一线交警队员无不感慨,湛江的交通秩序确实比以往大有改善,最难得的是市民遵守交通意识的提高。不说现在违章车辆和行人已大为减少,就算是违章被交警抓个正着,市民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最初有的市民会认为,违章者大有人在,为何就抓我一个?现在被扣罚的人却低着头配合执法,感到羞愧并主动认错。在昨日的驻点采访中,记者见到的确如该民警所言。
由于当前“白改黑”工程的铺开,有些路段或路口如今改造道路,那是为了今后的道路更畅通。
在整治行动深入的现阶段,市民故意违章的现象越来越少,暴露出来的则是“被违章”现象。据在国贸十字路口执勤的队员反映,岭南路早在一年多前已更改为单行线,但如今依然有许多车辆违章逆行,人车要绕道而行,对此,我们可以反思,是不是标示不醒目,宣传不到位,还是单行线的设置不合理?希望交警和城管部门多倾听民意,积极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市民应给予理解、支持和配合,决不能为图自己一时方便而影响交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