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渣可做海岛水泥原料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我国硅酸盐工程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他认为东海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突破,就钢渣的回收利用,他建议,可用来生产耐海洋腐蚀的特种水泥——海岛水泥。
他在现场算了一笔账,生产1000吨钢可排出500吨钢渣,相应电厂产生20到30吨的煤灰,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原料。普通水泥不耐海水腐蚀,而钢渣水泥经过技术处理后,生产的建材耐腐蚀,在海水中可使用20到30年,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他建议湛江可对这个项目进行研究论证,如果可行,不妨一试。
徐德龙还建议湛江要在更大范畴、更大范围谋划实践循环发展理念,力争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
借力信息化 发展循环经济
“将来这两个项目在历史上留下的贡献,可能不是贡献了几千万吨钢或油,而是循环经济这一亮点。”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院士非常看好东海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意义和影响,表示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会倾力支持这一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力争让循环经济的美好愿景在东海岛实现。
干勇建议要进一步提升项目层次,成立更高层次的联合工作组,作为国家实施产业转型、创新驱动、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的重大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加以推进。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循环经济技术水平,可与中兴、华为等信息产业“龙头”合作,搭建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系统,循环经济的各大体系、各大工程通过模块式的网络体系进行连接,并最终纳入到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建设中去,实现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物流的协调发展,让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在湛江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