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代表潘晓畅(左二)。吴锡慧 摄
15年基层工作经历,让市十三届人大代表潘晓畅履职期间始终心系群众。多年来,他谨记人民的期望和嘱托,着眼民生、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诠释他的“百姓情怀”。
“人民的调解员”
2010年9月以来,潘晓畅一直在雷州白沙镇担任党委书记。他到白沙镇那年,该镇扶贫“双到”工作名列雷州倒数第一,维稳考评排名也是靠后。
地方发展需要稳定,群众安居乐业需要稳定。对潘晓畅而言,营造一个群众需要的和谐稳定环境,是他当时最直接的想法。在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后,他更加坚定了这一理念。
结合代表职责和自身本职工作,潘晓畅积极投身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每一周,他接访群众就不少于3批次。“作为人大代表和镇党委书记,我深知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常与镇干部共勉,要努力化解好群众的矛盾纠纷,即便我们干部多受一点委屈,也不能让老百姓失去希望。”他说。
正是这种态度,让镇上一个个积压许久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潘晓畅也因此被群众亲切地唤作“人民的调解员”。
矛盾的解决,让该镇面貌发生了变化,各项工作也是渐入佳境:过去群众盼建六余至草白村道路、瑚村入村路、水美入村路等3条道路因土地权属纠纷拖了10多年不能建成,在其协调下化解矛盾冲突后,道路去年相继建成通车了,百姓对此赞不绝口;官茂村与全茂开发区二区300多户业主土地权属纠纷10多年久拖不决,在他组织协调下,矛盾顺利化解……
如今,白沙镇已有超80%的积压矛盾纠纷被顺利化解,全镇正朝着更和谐稳定的方向在前进。
“对弱势群体要能帮则帮”
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潘晓畅尤为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他充分发挥代表职能,通过多次建言献策来帮助弱势群体。用他话来说,“对弱势群体要能帮则帮”。
一次下乡调研期间,让潘晓畅接触到了重度残疾人。通过交流,他得知大部分重度残疾人并未纳入低保范围,生计维持成难题。“看着就心酸。作为代表,我有责任将不同群体民众的呼声反映出来。”他说。
为此,在2013年市人大全会期间,他提出了《关于尽快将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建议。闭会后,他对白沙镇上困难残疾人情况进行了摸排,并于今年促成了全镇干部对符合要求的116名困难残疾人实行“一对一”帮扶,同时通过积极申请上级支持,来解决一级和二级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的问题。
除此以外,多年来潘晓畅还主动与五保户、单亲家庭、孤儿、精神病人、长期患病丧失劳动能力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建立联系,通过发动各级力量,给予帮扶。
前几年,调爽村原村支部书记在回家路上遇车祸丧生,其留下的妻儿生活非常困难。得知情况后,潘晓畅掏钱资助小孩上学,并把这个问题拿到班子会上研究,最终,该镇决定给予该家庭生活补助,支持他们走出了生活困境。
为让镇上的“五保户”居有所安,潘晓畅大力推动镇敬老院改造。针对镇上一些五保户没有宅基地,今年以来,该镇敬老院新建8间房间,用于安置“五保户”生活。
“我当代表为人民”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潘晓畅写在履职报告上的一句话。履职以来,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近几年来,潘晓畅一直致力于推动当地民生事业的发展建设。农村道路、茅草房改造、安全饮水、脱贫致富、生态文明村建设等民生工程,都是他所关注的领域。
在他的推动下,近年来白沙镇各类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全镇完成硬底化道路达60多公里,基本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成功建设生态文明村13个,建设27个垃圾收集点、1个垃圾中转站……同时,他还提出了将镇靠近城区的7个村委会24条自然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加快城中村建设,改善百姓居住环境。
通过他的推动,近年来白沙镇发挥了地域、资源、人文优势,各项经济指标增幅稳定。据悉,目前该镇已经连续3个年度在雷州的经济考核中名列前三,去年更是力拔头筹,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