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2014中国海博会:让世界发现湛江之美

2014-12-15 08:4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肖胤 卢志民 卓文秀 陈丹 徐祝睿

    2014中国海博会启示录

    2014中国海博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在赢得声誉和人气的同时,也为湛江这座城市的底蕴又添几分厚重——头一次承办如此规格的活动之后,湛江人收获了宝贵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有相当部分来自对中国海博会组织与推广方面的反思。当大幕落下,鲜花和盛典成为过去,湛江人有必要总结这次盛会带来的经验和启示。

    省运会很快就要来了,这些启示也将因此而更具价值。

    启示1 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

    湛江以地级市的身份承办此次全国性的重大展会,财力物力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四两拨千斤”?这是对我市的一大考验。而本届中国海博会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模式,发动市场力量,成功地办好了海博会。

    此次中国海博会承办主体由过去的行政机关变为以企业为业主,负责会展组织及招商招展。筹备工作经费约需6000万元,其中省市专项支持1580万元,主要用于招展布展、宣传推介、展馆改造等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筹委会日常运作。而通过市场运作和招商引资解决约4200万元,约占中国海博会总筹备经费的70%。展会的策划、展场展馆的规划设计等通过市场运作引入高端专业公司承担,解决了政府在办展方面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启示2 城市管理理念顺势升级

    中国海博会的人流高峰到来时,海湾大桥一带的交通拥堵十分严重,甚至堵车达2小时以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对此,一些专家认为,这一点暴露出湛江城市管理有待转变,市民的出行习惯也需要升级。目前湛江公共交通不发达,市民观展主要靠私家车,因此拥堵在所难免。而世博会这类展会上,观众出入都是乘坐大巴车,会场内则使用电瓶车,因此不存在私家车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

    目前我市正在打造“脚印城市”,在道路设计和城市规划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保障行人路权。在今后的大型公共活动中,我市肯定将引入专用公交系统,避免私家车一拥而上的局面。

56789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双节狂欢 就在霞山
  • 湛江供电局雷霆出击战“桦加沙”  全域复电后火速援阳江
  • 湛江9条主次干道悬挂千面国旗 盛装迎国庆
  • 广州湾大道情侣码头预计国庆假期期间对外开放
  • 霞山交警逆风而行 扶栏清障护民安
  • 环卫工人清理城市垃圾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