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代表董遵秩(前排右二)。
在湛江市人大代表董遵秩的办公桌后,悬挂着“老骥伏枥”四个大字,这恰是他履职以来最真实的写照。
徐闻县民营企业家董遵秩,是湛江市十三届人大代表。自1998年以来,他就一直被选为我市人大代表,多年来,他积极履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致力推进地方经济、公益事业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和贴心人。
16年市人大代表
董遵秩是我市人大代表中的“常青树”,过去的16年,他连续四届被选为湛江市人大代表。
对于这样的经历,他坦言是一种“幸运”。但“幸运”背后,却离不开他的尽职尽责——当选我市人大代表以来,尽管事业繁忙,他一直认真履职。据了解,除了1999年因膝盖需动手术请假缺席一次外,多年来市、县人民代表大会,他都保持了“全勤”。
“董遵秩自当选湛江市人大代表以来,不管企业事务多么繁多,都能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市、县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坚持做到从不请假,按时参加会议,认真听取和审议各项工作报告,讨论时主动发言,敢于提出个人见解,大胆发表意见、建议。”徐闻县人大常委会一份介绍材料中,这样描述这位市人大代表的作风。
“十多年来,我时刻都问自己,被选为人大代表,究竟为人民群众、为社会、为经济建设做了什么。身为人大代表,我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呼声,代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我知道责任重大,所以一直要求自己要做好本分,否则人民群众会看不起我。”谈及16年的代表履职生涯时,董遵秩感慨地说。
慷慨的慈善家
在徐闻,董遵秩享有一个美称——“慷慨的慈善家”。
多年来,他积极投身教育、扶贫、赈灾、助孤助残等公益事业。据统计,近10年董遵秩在徐闻县公益事业的捐款数额已超过1000万元。
在他的公益事业投入中,教育事业所占比重最大,约为三分之一。徐闻当地提供的数据对此也有印证——2010年为家乡石岭小学捐款60万元并组建助学奖教基金会;为县教育基金会捐款33万元;为大黄中学、大黄小学、城北中学等多家学校无偿投资近1000万元……
“地方能否发展要依靠人才,现在徐闻发展中缺乏各种人才。只有重视教育,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他说。
除教育外,董遵秩还热衷于当地新农村建设。“徐闻每个镇的新农村建设基本上他都参与了。”记者采访时,徐闻县人大有工作人员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强台风“威马逊”肆虐徐闻后,董遵秩全然不顾自己企业损失300多万元,灾后立即带领县慈善企业家们查看慰问受灾企业。为争取外界支援徐闻救灾复产,董遵秩连续20多天一直致力于组织协助各下属商会为徐闻筹款。期间,他本人也为徐闻捐款捐物共30多万元。谈起当中缘由,董遵秩说:“代表的职责是了解和传达社情民意。当时老百姓最迫切需要的是将徐闻最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寻求外界支持,而不是提建议或议案。在特殊时期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传达人民群众的声音和需要,也是在履行代表职责。”
为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
董遵秩作为一名来自民营经济界代表,多年来他的议案和建议侧重在经济领域,希望以此助推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他所提的意见、建议,多是从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当中也充分体现了基层人大代表真实反映情况、积极传达民意的高度责任感。
如针对部分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不足,董遵秩经过调研后提出《充分利用当地银行储蓄存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除此以外,履职期间他还先后起草了《关于充分发挥县级金融机构作用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议案》、《关于全面清理疏通县城排污管道的建议》等议案、建议,其中10多项议案、建议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并逐步落实。同时他积极参加代表集中视察、小组调研活动,参与视察了城市扩容提质、现代农业、港口经济、重点项目等方面情况,参与调研了农村教育、民营企业、公路建设,在视察或调研的座谈会上,针对相关问题他还提出了不少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