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医院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分流大医院的收治能力。(资料图)
建议一:完善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
近年来,医患纠纷现象愈演愈烈,打砸医院、伤医事件等频频见诸报端,医患关系濒临“冰点”。如何才能化解纠纷缓和医患关系?省人大代表曾荣建议,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完善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
“2008年以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在我国各地逐步发挥了医疗纠纷替代解决的作用,以实际性的工作解决了部分医疗纠纷。但一直以来,医疗纠纷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有效地解决。”曾荣说,人民调解机制还不够完善,是问题所在。在国家基本法律的框架下,完善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应是我国解决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的必由之路。
曾荣建议,完善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要保持人民调解组织的公信力,组建高效的人民调解队伍,与社会各阶层共建互信平台。他表示,当地政府可以补贴及奖励的方式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进行一定的经费支持,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可与卫生行政、公安等力量形成联动机制,共同配合解决“医闹”等重大医疗纠纷。
建议二:推进“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
“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诟病多年的问题,近年来深化医改,提出了“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然而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在该制度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面,仍存在巨大的空白。
“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不完善,目前仍处于升级、改造、调试阶段,在粤东西北甚至存在大片未架设区域。加上基层医疗机构与市、县级医院利益、关系难以协调,造成了‘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无法落到实处。”曾荣说。
曾荣认为,要真正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康复回社区”,必须加快推进市、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多层互动,信息共享”,让患者更好地享受医疗改革带来的便捷、高效、质优的医疗服务。他建议选择相对成熟的城市及医疗机构进行试点,逐步向全省推广。
建议三:完善海东新区医疗配套建设
2013年,省委、省政府将湛江海东新区列为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的重点建设新区之一。曾荣认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大事,是海东新区起步建设必不可少的配套服务项目。
“海东新区目前尚没有一间二级以上医院,整个区域仅有的一间职工医院,床位规模只有300多张,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曾荣表示,根据海东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届时新区及坡头区现有人口将近70万人,医疗卫生服务配套项目建设远远跟不上发展的步伐。2013年,根据部署,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海东医院开始筹建。然而去年6月国家卫计委出台的政策后,项目建设暂时停止。
曾荣认为,我市筹建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海东医院是海东新区发展的刚性需求,并非盲目扩张医院规模。经过专家组的深入调研和多方位论证,认为以社会资本融资建设公立医院的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作为对全市医改的有益探索,建议省市政府对该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