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荣,今年84岁。1947年参加革命,1949年参军,1963年10月转业到地方工作至1995年离休。历任财税所长、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徐闻县人大代表。离休后,任徐闻县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闻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理事长、徐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徐闻县老年大学副校长。
全光荣先后获得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4次,老战士先进工作者4次。
全光荣离休后,发挥余热,为人民群众办了一桩桩好事实事:离休20年期间,他带头协调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帮助解决当地上学难、走路难、看病难的问题,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与爱戴。
解决上学难
筹资改造42所学校
“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有希望,未来发展就有希望。”昨日上午,84岁的全光荣见到记者时说。
据了解,为改造徐闻县革命老区破旧学校,从2001年起,全光荣和老促进会、教育局的有关负责人走遍了全县各乡镇,对老区学校进行调查,争取上级支持老区学校改造42所,拨款共计1262万元。现老区学校全部建成使用,基本解决了徐闻县老区子弟上学无课室的困难问题。2004年6月,省督察组陈组长带队检查验收时,对全光荣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积极为老区人民做好事,各级党委、政府满意,老区人民满意,我们省检查组满意,我代表省政府检查组感谢您!”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了解到,全光荣对家乡前山镇儿童上学难也倾注了一片爱心。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前山镇后岭大队与曹家大队合并后,把后岭小学高年级撤了,只办1至3年级,造成高年级学生要到几公里外的曹家小学就读,上学非常不便。2000年,全光荣获悉此事后,立即召开村干部座谈会,,研究后岭小学改建的资金和土地问题,并成立了建校的领导小组。在他的积极带动下,群众办校热情高涨,纷纷捐款,仅一年时间就建起了一栋500平方米的教学楼,该校也恢复了六年级制。
解决走路难
修建13公里水泥路
全光荣的家乡前山镇曹家村。过去,该村交通落后,道路弯曲狭窄,坑坑洼洼,大大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2004年,全光荣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号召,回家乡与村干部一起对道路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并成立了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接着,他又参与组织召开村民会议,发动村民捐款捐料,并争取到帮扶资金70多万元,使建路资金得到了落实。该村仅用一年时间,就建起了13公里长的水泥路。从此,曹家村告别了“走路难”的历史。解决看病难争取扶持改造卫生院
“群众看病难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确实让我费了一番心思。”全光荣告诉记者,为了争取到上级部门对革命老区和其他乡镇卫生院的资金支持,他选择下雨天陪同领导下乡察看。“下雨天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卫生院的设备简陋,外面下雨,里面飘雨丝。”据全光荣介绍,卫生院改造,总共争取到的改造资金超过1000万元。
“他为解决群众的事情,东奔西走,废寝忘食,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离休后比在职时还忙,吃饭都要接好几个电话。”他的家人告诉记者,全光荣已经迷上了这种工作效率,劝说多次无效后,只能作罢。
走进校园
进行革命传统巡回教育
“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为青少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继续发挥我的余热。”全光荣告诉记者,要让青少年学习老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到各个学校进行革命传统巡回教育更有效果。“我要把我们经历过的生活、信奉的信念,所持的积极人生态度等,与青少年分享。”
据悉,多年来,全光荣非常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和思想状况,自己动手,有针对性地写了革命传统、法制建设等教材,并常常到徐闻中学、实验小学、后岭小学等学校给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