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常见此类现象:机关大力为基层办实事,有些基层村民却“不买账”,甚至怨声载道。仔细想想,也不怪村民“挑剔”,说到底,还是机关没有疏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麻章区在落实“两个责任”过程中,区委出台实施了《麻章区委关于落实党委(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麻章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和《麻章区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等制度,着重完善了《麻章区委常委会、常委扩大会、区委全会议事决策制度》、《麻章区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三重一大”事项制度及其票决制》、《麻章区委常委会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有效防止村级事务游离于法纪之外,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贯穿到最基层。
镇纪委联合办案形成合力
镇纪委是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直接面对镇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麻章区作为农业大区,涉农信访举报量长期居高不下。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麻章区纪检监察机关接受涉农信访举报量约占65%,三年共立案查处农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38宗。
针对这一实际,今年以来,麻章区纪委开拓思路,建立区纪委、片区纪工委、镇纪委三级联合办案机制,有效解决了镇纪委“人手不够不能办案、能力不足不会办案、碍于情面不愿办案”的问题。
麻章区纪委负责人介绍,所谓“联合办案”,即对牵涉面广、难度较大的案件,根据案情需要,区纪委统一调配办案力量,采取交叉办案、派员参与等方式,形成区纪委相关职能科室加强业务指导和督办,片区纪工委具体主办,调配各镇纪委、基层联席单位等力量联合调查办案,形成办案合力,提高案件突破能力。
为了切实提升联合办案效果,麻章区纪委建立“人才库”,确保办案有人员。将区纪委监察局办案人员、片区纪工委人员、各镇纪委干部、区直单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等列入办案“人才库”。根据办案任务的需要,由区纪委从“人才库”抽调其他办案人员与案发地的镇纪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实行跨镇办案。另外,对涉及一般村级党员干部的,由主办的镇纪委按照案件查办要求和党员干部的管理权限进行处理;涉及镇党员干部的,由区纪委直接进行处理;需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由区纪委按程序负责办理有关移送手续。
联合办案办出了成效。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区三个镇纪委共初核违纪线索68件(次),协助区纪委立案20件,结案13件(其中三个镇纪委独立办案11件)。
村级廉政监督员促勤政廉政
农村党员干部处于为群众服务的最前沿,受群众关注程度也最高。但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现象,麻章区委决定“釜底抽薪”,设立村级廉政监督员,从源头上堵塞农村监督体制上的漏洞,实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村干部勤政廉政。
麻章区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廉政监督员的主要任务是重点监督检查行政村、社区、自然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的管理和执行情况,向镇纪委反映村、社区党员、群众的意见、要求及损害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对村、社区信访问题的查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群众合理要求的解决等情况进行监督。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全区74个村(社区)委会均设立1名村级廉政监督员,将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触角延伸到村一级,实时监督村“两委”,及时了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现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 尽管实施时间不长,廉政监督员的威力却开始显现。据统计,今年3月开展该项工作以来,三个镇的廉政监督员列席村(社区)“两委”、自然村的会议共200多次,重点监督农村“三资”的处置情况,及时制止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湖光镇旧县村监督员及时制止了该村违规建设硬底化村道,并督促该村严格按照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招投标等程序规范进行,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太平镇南夏村委会监督员及时发现并制止了南夏经济合作社违法将南夏村零散坡地、江龙坡5亩地对外承包和集体残树出售,督促南夏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土地承包和残树出售方案,最后交由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成功拍卖。
启动“三资”平台严格审计抽查
农村“三资”管理漏洞问题是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针对农村“三资”管理不规范,涉农案件易发多发等问题,麻章区于2015年3月祭出重拳强化农村基层源头治腐工作。
该区出台了《麻章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试行)》,进一步完善“村财镇管”和“会计代理”机制,规范村集体资金收支管理。督促区政府建设完成了区、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并实现互联互通。麻章、湖光、太平三个镇全部建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和交易平台;建立完善农村“三资”登记管理、定期清查、审计通报和责任追究等系列制度,建立了农村“三资”一体化管理体系,健全了“区级监控、镇级监管、村级公开”的网络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农村“三资”管理的实时化、全面化和全程化。所有进入平台交易的事项全部严格按照立项、评估参考价、民主议事、镇审核、公示、大额镇公开招标(小额村公开协商)、签约、鉴证、公告、存档等十个程序采取公开举牌竞标方式交易。并在资金管理、合同管理、财务审计、交易流程、民主议事、监督检查、纠纷调解仲裁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制度,保障平台有序、健康、高效运作。
截止4月24日,“三资”管理服务平台顺利成交了8宗交易,标底总金额103.91万元,成交总金额182.5万元,升值率达75.63%,为村集体增收78.59万元。通过全面启动平台交易,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让村民对本村集体“三资”拥有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管理权,实现了农民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督,从根源上铲除农村滋生腐败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