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为城市建设管理建言献策

2015-08-06 15:46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谢婷婷

市民在绿道骑行。欧阳泽 摄

    昨日下午,副市长罗锡平率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市城市规划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旅游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与网民代表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对城市建设的建议”展开畅谈,为湛江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建言献策。

    罗锡平强调,湛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也到了关键时刻。要在城市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注重规划引领,采纳落实好市民所提建议,通过提高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美好。

    打造具有城市“个性”天际线

    城市建设不应局限于平面或陆地上,城市天际线具有直观的人文特点、审美特点、标识特点和造型特点,是城市发展进程中非常时代化的理念。湛江有着美丽的海湾,如何更好地利用空间,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天际线?市规划部门负责人介绍,天际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虽然只是轮廓,却能反映文化内涵。主要通过不同的建筑群,如摩天大楼、中低层建筑或者造型特殊的建筑组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当前,湛江正全力践行“拥湾发展”理念,因此,重点是打造“一湾两岸”天际线,具体来说,把沿海一公里左右的范围作为公共空间,严格控制沿海建筑的高度,避免横向大体积的建筑。同时,通过绿化、中低层建筑以及蓝天、大厦在不同地段形成天际线,凸显城市“个性”,使其成为湛江一道独特的景观。

    完善骑行绿道 满足出行需求

    当前,湛江按照城市“车行要畅顺、慢行要宜人”的要求,坚持公交优先、行人优先,打造适合公交出行、单车骑行和休闲步行的“脚印城市”。如何在建设“脚印城市”中进一步完善绿道,让市民出行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呢?罗锡平表示,目前,我市已建成标准绿道112公里,为了加快建设,相关职能部门正在做三方面工作:一,通过“瘦身计划”在新建或新改造的道路上“腾出”绿道空间,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二,市规划部门已明确规定,新动工建设的所有城市道路必须分别有不少于3米的绿道、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从而确保道路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分配,让市民共享城市道路通达能力提升后的便捷;三,充分利用各种空间设置绿道,如公园便道等。

    凡临市政道路须建“风雨走廊”

    罗锡平说,“风雨走廊”的建设是城市公共设施和历史人文相结合的体现。湛江天气炎热,“风雨走廊”的建设能够让市民防日晒、避风雨,又能把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严格区分,提高通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雨走廊”不是新概念,但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曾经一度被“遗失”。近年来,湛江加大对“风雨走廊”的建设力度,逐渐把这些城市建设中的优秀元素找回来。要求所有新批新建的民建项目,凡临市政道路的,都必须建设“风雨走廊”,让“风雨走廊”不仅能遮风挡雨、分离人流、车流,还能提升商业圈的人气,成为湛江未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建样板公园推“海绵城市”建设

    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是在城市里形成像海绵体的结构,坚持系统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构筑生态水环境,从而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目前,我市已正式提出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并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与管理。举例来说,在新动工建设的市政道路中,采取绿化带下沉、人行道透水等设置,提高水渗透能力,解决水积路面的问题;公园建设着重保持原生态与自然风貌,从细节入手,以“海绵城市”理念来推进公园建设。同时,通过树立典型与样板项目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例如建立试点小区以及样板公园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