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政协委员邱炳权向记者讲述当年往事。李忠 摄
离开工作岗位近20年,今年82岁的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原专职副主任邱炳权,仍然关心着市政协的发展,关心支持我市文史资料工作。
1984年夏,邱炳权从遂溪县政协调到湛江市政协,负责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10多年间,主编出版了《湛江文史资料》第二辑至第十辑,其中包括《广州湾》(法国租借地史料专辑)和历史人物、教育、港口交通、农业等史料专辑,为我市文史资料工作作出了贡献。
广征“三亲”资料 突出重点特点
文史资料工作有着“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作用。在邱炳权看来,文史资料工作主要就是征集、编辑、出版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资料,通过文史资料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给后人。
在广泛征集史料的同时,邱炳权认为应注意突出征集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件史料,比如遂溪、坡头人民抗法斗争史料、法国租借地广州湾史料等;注意选择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史料;注意征集与地区发展及文物古迹有关的史料;积极征集解放后的史料,为发展湛江经济服务。
“抢救史料需广泛征集和重点约稿相结合,积极向历史的参与者、知情者、见证者征稿,约请其撰写或口述史料,为《湛江文史》提供‘三亲’资料。”邱炳权说道。
精心审稿改稿 力求真实通顺
“每征集出版一篇(辑)史料,都能达到团结教育一大片的效果,为此,在整理文史资料时,必须精心审稿、改稿,认真编纂,做到求准、求精。同时要把好政治关、史料关和文字关,注意保留原文的完整性、真实性,原则上对原稿不作大的改动。”邱炳权表示。
在邱炳权看来,作为一位文史工作者,只有精心、细心、耐心地搞好文史资料的整理、编辑、出版工作,才能较好地完成文史工作任务。
通力多方协作 扩大文史影响
文史资料主要是为地方服务,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文史资料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其功能作用。我市政协对外地征稿工作予以支持,通过多方通力协作,扩大其服务范围,以至扩大湛江的影响力。
1990年8月17日,由邱炳权策划组稿的多篇文章被刊登于全国《人民政协报》的“家乡好”整版资料,向全国宣传了湛江。
邱炳权希望,通过各地登载的湛江文史资料,扩大湛江文史资料的影响,进一步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