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走村入户求“精准” 争分夺秒找“穷根”

2016-05-06 10:19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统筹策划/肖胤 采写/邓耀瑞 何有凤 特约通讯员詹岗琳

“五一”假期刚结束,5月3日一大早,省农业厅驻雷州市那毛村工作队3人便从广州驱车前来,一路颠簸来到了偏僻的雷州市乌石镇那毛村。该工作队成为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组中最早到达雷州开展工作的队伍。

截至5日,33个省直单位、佛山市对口帮扶单位,以及全市250个单位驻村工作队已全部到村进行对接,开展新一轮扶贫工作。本报记者跟随工作队进村开展扶贫工作,记录下省市工作队争分夺秒找“穷根”的工作情景。

5日,市老干部局、盐务局扶贫工作队到廉江市吉水镇燕山村看望贫困户,并对他们的生活生产现状作了详细了解。 记者 刘冀城 摄

省工作队争分夺秒入户摸查

经过短暂的休整,省农业厅驻那毛村工作队进村后第二天便马不停蹄地和雷州市、镇村的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对接。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5日,省农业厅驻雷州市那毛村工作队正式开始入户摸查。

工作队队长彭彬是湛江籍人,一口流利的雷州话使他在摸查工作中极为便利。由于村中很多村民多用雷州话进行交流,彭彬也为其余两位队员当起了翻译。

5日,彭彬和工作队队员起了个大早。工作队兵分两路,两个年轻队员先出去镇上打印贫困户信息采集表等,为后期的信息采集做好准备。而彭彬在那毛村党支部书记李国的带领下,走村入户,和贫困村民亲切地座谈聊天。

“你好!”来到贫困户李锤家里,彭彬热情地和他握手,熟悉的雷州话一下子消除了李锤的拘谨,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李锤在十年前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在医院治疗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得以保住生命,尽管肇事者有所赔偿,但受伤严重的他从此失去了劳动能力,近十年来都在家中养伤,无法劳作。家中的孩子们还在上学,仅靠妻子出外打零工、砍甘蔗赚钱养家,收入也不稳定。一家人窝在35平方米大小的房子里,孩子们睡觉时只能挤在一张床上。

早在入户前,彭彬便利用休息时间将村中贫困户的信息浏览了一番,心里有底。在入户摸查中,彭彬仍仔细地询问贫困户家庭情况,并将相关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将其住宿环境等拍照留证,还向李国和附近村民了解求证。“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到信息准确,要确保公平公正。”彭彬说。

5月5日,市老干部局、盐务局扶贫工作队正在廉江市吉水镇燕山村看望贫困户并对他们的现状作详细的了解。 记者 刘冀城 摄

走访探讨“一户一策”

5日上午,工作队队员们马不停蹄地走访贫困户。“早上走访了7户人家,有2户不在,我们已经详细了解了其余5户人家的情况。”彭彬说,由于部分村民在外劳作,工作队会利用中午、晚上等休息时间,趁着村民在家,上门向村民了解情况。

据了解,雷州市乌石镇那毛村下辖一条自然村,全村有496户2019人,其中贫困户41户,贫困人口217人。彭彬表示,将充分利用时间,力争在两周内对41户贫困户完成两轮入户摸查,并对处于临界点的村民也进行入户摸查,力争走遍全村,详细了解村里情况。“村里41户贫困户中超过一半村民没有土地,超过大半村民是没有劳动力的,这个现象非常普遍,扶贫工作难度不小。”他说。

除了了解贫困户情况,工作队还积极和村干部、村民进行交流探讨,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希望为村集体找到一条发展的好路子。“接下来如果有时间,我们还将和其他工作组联系,希望在相互交流经验中得到一些启示,根据不同的实际找到适合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具体发展方法。”彭彬说。

近年来,那毛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出近海捕捞和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基本上还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等硬件设施落后,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接下来,我们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修建道路,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做好基本农田高标,架设农用电网等,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彭彬说。

如何才能使那毛村壮大经济,持续发展?彭彬表示,希望利用工作队农业方面的优势,指导村民把青枣、芒果等特色农作物做大做强,整合零散的土地资源,利用坡地、林地等建设热带水果种植基地,种植高品质水果;改善农产品销售途径,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增加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