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幸福城市,旅游大有可为

2011-02-24 00:00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陈文富 林洪强 米玮

徐闻大汉三墩的“赶海石径”景色迷人。

徐闻大汉三墩的“赶海石径”景色迷人。 记者 孙昊声 摄

世界旅游小姐大赛在湛举行吸引世界目光。

世界旅游小姐大赛在湛举行吸引世界目光。 记者 张锋锋 摄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各景区游人如鲫。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各景区游人如鲫。 通讯员 林望晓 劳翠悦 摄

徐闻大汉三墩的气势雄伟。

徐闻大汉三墩的气势雄伟。 记者 孙昊声 摄

    ▶核心

    湛江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出,湛江的文化旅游产业要与本地文化特色相结合才有生命力,应充分利用自身自然、人文优势,推出特色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和项目,努力打造富有湛江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

    近年来,我市市政建设日新月异,热带海湾型城市风貌日益彰显,我市旅游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广东旅游“黄金海岸、生态海岛、休闲胜地”和中国著名滨海旅游休闲目的地的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力度,创新培育旅游业态,加强旅游宣传促销,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我市旅游发展领跑粤西,增幅居全省首位,旅游成为广大市民和各地游客感受湛江幸福生活的最好平台。

    湛江旅游:机遇和挑战并存

    我市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市旅游业发展方式还比较滞后,旅游线路产品大部分还是传统观光型,景点弱、小、散,缺乏精品景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游客逗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低。这几年虽然启动建设一些大项目,但缺乏投资优惠政策支持,旅游招商引资仍然缺乏竞争力,旅游开发建设缺乏用地指标,旅游项目落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

    一座幸福指数高的城市,必然是一座宜居、宜旅的城市。我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拥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是我国陆路通往海南岛的必经之路,是大西南的重要出海口和我国对接东盟的桥头堡;拥有蓝色滨海、绿色生态、红土文化、火山奇观、海鲜美食、地热温泉等特色旅游资源,具有发展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的良好条件。

    旅游界人士认为,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正面临多重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市加快推进钢铁、石化、纸浆等临港重化项目建设,随着工业大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幸福湛江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加快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二是国家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环北部湾经济圈迅速崛起,湛江处于链接珠三角经济腹地与海南、广西等环北部湾区域的黄金通道上,不断增长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给我市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推进旅游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有关人士认为,转变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要着力推进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参加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的部分代表认为,成立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把旅游产业作为建设幸福湛江、推动经济发展、满足民生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积极推进旅游管理综合改革,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加强旅游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及时解决旅游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政府在招商引资、土地供应、用水用电、税费优惠、招工培训、引客入湛奖励等方面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还要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政协委员、市旅游局局长林红认为,市委、市政府应尽快出台实施《湛江市支持旅游产业发展优惠办法》,拿出更有吸引力的旅游投资优惠政策,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资本参与我市旅游开发建设;争取省国土部门的支持,解决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加快推进东海岛旅游产业园、徐闻阳光海岸等大型项目立项,通过大项目建设带动全市旅游大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支持,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坚持“旅游即是城市、旅游即是生活”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完善市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交通主干道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和服务设施,为促进旅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结合解决旅游企业招工难和富余劳力就业难,以及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统筹教育培训资源,大力支持旅游企业招聘、培训员工,协同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旅游影响力和城市知名度。

    ▶网友声音

    小鱼跳跳:

    我觉得湛江的旅游设施基础还比较差,未能跟上游客观光旅游的需求。譬如春节期间游览湛江几个地方,游人一多,无论食住,就连停车过夜都成问题。湛江如不加快改善这种设施基础状况,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是难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观光旅游需求的。

    多多岛QQ8:

    湛江所有景点几乎都游览了,对比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湛江不少旅游景区(点)定位低,缺乏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有的甚至只考虑热心开发,不顾游客向往的地理定位,缺乏科学的布局和管理,使旅游景区(点)建设既缺乏长远规划,形不成规模,文化品位不高,让人觉得景区(点)仅有“躯壳”而没有主题和丰富的内涵。而且很多景区(点)小而散,欣赏项目价值不高,游乐项目单调,难以给游客留下回味和向往的兴趣感。

    雷州@换鼓:

    特色是旅游的生命,只有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势”,才能使一个旅游卖点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湛江也应致力于开发建设具有湛江特色的旅游事业。因此,发展湛江的旅游经济,要坚持“特色第一”,而不应只追求“一流水平”。譬如近期应把发展的重点锁定在开发建设好徐闻大汉三墩和珊瑚旅游区,使其能容珊瑚、古港风貌、北部湾珍珠、南海海洋生物、海滨渡假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胜地;积极支持建设好具有半岛人文资源特色和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雷州市的雷祖祠、天宁寺、嵩山寺、三元塔、西湖等历史文物保护旅游区;致力把“半岛走廊”规划好且建设出特色来,也就是把麻章至海安的100多公里路边,建成一条包括有半岛田园、红土风貌、经济木果、历史影迹、自然景观、特产售卖、乡村风味餐饮等奇丽壮观的全功能的农业旅游观光走廊。

    风中的彩虹仙子:

    最近几年举办的龙舟节已成为发展湛江旅游产业新亮点,那么,湛江能不能借龙舟邀请赛做大旅游产业?回答是肯定的。像国内的湖南汨罗、广西桂林、广州番禺利用龙舟节来发展当地经济和旅游就做得非常不错。

    以龙舟故里湖南汨罗为例,据报道,汨罗市政府为全力打造龙舟故里的国际品牌,早在2005年就建设了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每年的端午节,都将举办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每届均有100多家媒体参与跟踪报道,近50万观众观看赛事盛况,这对当地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积极带动是显而易见的。

    湛江发展龙舟文化优势非常明显。湛江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的龙舟赛与众不同的“卖点”就是在海上举办,海通世界,自然广受关注。湛江除了美丽的大海,其它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红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湛江的城市名片也非常多,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最近又获得“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也就是说,湛江完全有条件打造龙舟文化旅游胜地。

    过去三年湛江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观众云集湛江,龙舟赛当天,金沙湾活动现场更是人山人海。龙舟赛开展期间,湛江酒店入住率、餐馆酒家的入座率大幅提高,活动开展期间商家们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米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驻村干部“跨界”当主播 遂溪农产品广州北京路“圈粉”
  • 徐闻菠萝主题邮局亮相“菠萝的海”
  • 中交四航局三公司开展海上非自航船舶船员考试培训
  • 赤坎观海北路绿化带焕新
  • 中澳友谊花园萱草花盛开
  • “五一”假期雷州文旅融合出圈 文明乡风绘就城乡发展新画卷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