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岩湖中的滑水运动。 记者 郑锋 摄 (资料图片)
央视将播出《湖光谜云》4月9日、10日两天,中央电视台10套地理中国栏目将播出《湖光谜云》专题节目,晚上7点10分首播,当晚11点30分第一次重播,次日上午9点第二次重播,分上下两集播出。欢迎湛江市民届时收看。
人们对湖光岩如此关注,还是从上世纪1997年开始。这一年,中国和德国地质科学家合作进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选择湖光岩作为中国玛珥湖研究的始发地。
湖光岩与全球气候有什么联系?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地震、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特别是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特大地震,地震引发史上最大海啸,造成核泄漏,导致人类首次面临复合型灾难。此次地震,因其级别之高而牵引了全世界关切的目光,更让人类重新再认识一下地球。
地球是太阳的行星,其内部的运动并不让我们乐观。为了探索地球,早在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制定了“21世纪国际大陆气候研究计划”,试图通过玛珥湖等自然遗产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演变史,以便探索出地球气候变化规律,使人类避免自然灾害。火山地质学家选择玛珥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先进技术能从玛珥湖沉积物中破解地球变化的信息,这种研究首先在德国取得突破性进展,继而扩展到整个地球范围内。通过卫星探测,他们把目标锁定亚洲的中国湛江湖光岩。
科学家们选择湖光岩作为中国玛珥湖的研究起点,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湖光岩历经十几万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近60米厚的湖泥——沉积层。这么厚的湖泥,是从古代第四纪开始,逐年逐层沉积下来,从而形成地质学上所称的“年沉积层”,它与当地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每一年沉积层在结构和性质上都有所不同,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仪器,可以寻找和分析年沉积层中的生物化石,从而判断出当年北半球南海一带的环境气候变化。中央电视台《湖光谜云》专题节目,将为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现状
保护“地球年鉴”义不容辞 湖光岩湖水又慢慢满起来
“湖光岩的水又慢慢变满了!”4月6日,记者从湖光岩风景区采访了解到:2007年曾发生水位明显下降的湖光岩,由于防止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措施“给力”,近年来水位又逐渐恢复。记者6日在现场看到,景区湖水盈盈,碧波荡漾,风景如画。
湖光岩的科研价值世界瞩目,是世界上罕见的不可再生资源。在采访中,一些长期关注湖光岩的有识之士提出,湖光岩对人类最有贡献的地方是它的科研价值,保护好这一“地球年鉴”是湛江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环境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玛珥湖不会一成不变。雷州半岛的田洋、青桐和九斗洋都曾是玛珥湖,现在全部干涸成为农田。就在湖光岩的旁边,中国的刘嘉麒院士还找到一个干涸的玛珥湖。德国有75个玛珥湖,只有9个没有干涸。
近半个世纪以来,湖光岩也面临着水位减退之困。据史料记载,湖光岩的湖水曾漫到楞严寺的山门,达到岩壁之边,现在湖光岩的湖水已退离岩壁数十米。特别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还曾修一条水渠把湖光岩和运河连起来,引水灌溉。
2007年3月份左右,湛江晚报等媒体关于当时“湖光岩湖面水位发生罕见地急剧下降、大部分湖脊露出水面”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湛江市政府逐渐加强对湖光岩的保护,封了引水渠的洞口,拆掉临湖建的一些景点,取消了湖面上的机动快艇,发动群众在湖边植上上万棵树等等。比如,2008年底,在市政府及自来水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惠及数万师生的广东海大市政自来水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将该校自来水建设纳入市政供水管网统一管理,海大长期靠“打井取水”的历史宣告结束……经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湖光岩改变了“入不敷出”的局面,由持续“瘦身”到慢慢恢复水位,重现了昔日的绝美景观。
湖光岩地质公园风景区的高级顾问何均发说:“要严格控制周边打井和向湖中取水。”一些地质和旅游专家提出,要把湖光岩的保护范围拓宽,把整个三岭山、交椅岭一带全部划为“湖光岩地质公园风景区”,让游客在外围远眺,增加玛珥湖的神秘感。
相关
专家认为唐朝衰败由气候异常引致
湖光岩为你揭开谜底
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气候动力与沉积学科研究团队宣称:“气候异常加速唐王朝的衰败”。世界顶级科学刊物———英国《自然》杂志在2007年1月4日刊登了研究报告,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从英国国家广播、《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报》、新加坡《联合早报》到新华社、中新社以及国内各种媒体都纷纷报道这个消息,网络上一下子出现了两万多篇相关文章。
“气候异常加速唐朝衰败论”轰动学界的时候,湖光岩的科研价值也随之凸现。
德国约格·内根旦克教授1996年来到湖光岩的时候,已经对玛珥湖进行了长达25年的研究,是国际玛珥湖及其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和中国的刘嘉麒院士考察确认,湖光岩为保存完好的典型玛珥湖,而且处于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交汇之地,对气候变化敏感,是研究古气候的关键地区;16万年以来,湖底沉积物达到60米厚,成为古环境、古气候的自然信息库,是一本内涵丰富的地球天然年鉴。于是,中德科学家把湖光岩列入联合国古气候研究计划、欧亚玛珥湖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系列科研计划。
2006年11月,内根旦克教授第四次来到湖光岩,作了《中德玛珥湖科学研究成果与进展》的学术报告。他说,从湖光岩钻取岩心运回德国后,总共有25位博士参与了相关研究。他们把岩心管从中间剖开,一毫米一毫米地分层张贴在玻璃板上风干,用同位素来计算每一泥层的沉积年代,时间几乎精确到“年”。
10多年来,中德科学家孜孜不倦地研读湖光岩这本“地球年鉴”,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们建立了距今7.8万年以来湖光岩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序列,从中我们知道,最冷的时期,湛江的气候和现在“上海”差不多,而最热的时候,则跟“三亚”差不多;湖光岩周边的主要植被类型也发生了多次变化,冷期是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热期是热带季雨林,5000年前至今是半常绿季雨林。根据湖光岩沉积物的含量曲线记录到公元670-760年及880-1260两个干旱期。根据湖光岩岩心的检测结果推断,公元750年前后,唐王朝开始经历一段相对干旱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曾不止一次出现以3年为周期的极干旱时期,导致降雨量减少和持续干旱,造成灾荒,进而作为引发农民起义的因素之一,加速唐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