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老板捐资400万元建造的张炎中学“学冠楼”。 记者 李向凡 摄
谦让进取 居高声远
走上创业道路的吴川人,他们懂得反哺,牢记回报,一生为发展吴川的文化而努力。是啊,要知天下事,必须有文化;要创大事业,同样更需文化。
近年来,外出人员投资家乡文化资金巨大,修复了陈兰彬故居,召开全国性陈兰彬学术研讨会。扩建状元纪念馆。兴建市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投资弘扬光大“吴川三绝”的飘色、泥塑活动。2006年元宵节期间,吴川市政府举办“鼎龙杯”首届中国(吴川)飘色汇演,有河南、陕西、浙江、江西、广西、福建、重庆、海南、香港、广东等30支省、区、直辖市、特区的艺术飘色队参加,他们高超的艺术,异彩纷呈,让飘色之乡的吴川人大开眼界。2008年元宵节,吴川又举办民间泥塑汇展,来自全国著名的天津泥人张、江苏无锡惠山泥人的传人、中央美院等高校的雕塑教授,一大批各地的泥塑艺术家,为吴川民间泥塑园,留下一座座的精美泥塑,让观众大饱眼福。两次艺术活动,让吴川的民间艺术家感受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外出人员,关心家乡文化传承和发展,也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他们中或是到高校深造、或是接受远程教育、或是到中央党校培训,有的已拿到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也有的在工作繁忙之余,自己刻苦学习,参加文学团体活动,挥毫吟诗写作,也是一乐也。
吴川外出的成功人士,众多具有深厚的文化素质,他们中的龙庆棠,书法写得雄浑挺劲,笔法娴熟。古诗秀丽典雅,感情真挚,在吴川广获好评。他支持吴川文化活动,与儿子龙学勤投资1150万元,建设吴川市青少年文化宫,同时关心自己所在村庄的文化环境,以求多出人才。
龙庆棠出资千万元,修建桑梓石头坉入村公路,建进村门楼,匾曰“尚贤崇德”。兴建文化广场,栽花植绿,上立三层文化楼,名“文德楼”,两旁的横联是:“严教后嗣;立品端仁。”在绕村的鉴水之滨,砌江堤,架花岗岩石围栏,如飘带点缀清清的江流,散着三座小亭,名为“感恩亭”、“严君亭”、“慈仪亭”。营造浓浓的文化氛围,是对村老乡耋孝顺敬重。
楼名、亭名、对联,均为龙庆棠撰名和题书。呼唤尊重文化,提高村人文化品位,文化之根,世代相传,这是龙庆棠真诚之心。在文德楼侧墙上,可看到他写的数行质朴的铭:
“余今日之小成,全赖乡梓之福泽,乡亲之鼎助,然愧无寸功于故里。饮水思源,以绵薄之资,建斯楼、文化广场、亭台楼阁于鉴水之滨,聊表心意,是为铭。”
这就是吴川人追求的高尚的文化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