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吴川木偶戏班掌门人:首创电动彩塑木偶

2011-05-01 15:46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罗颖露 朱卫国

从扯线木偶到电动木偶

庞永林在制作电动彩塑木偶。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木偶戏,第一次看到台上的木偶能说话、唱歌、跳舞、翻滚打斗时,我就被迷住了。”庞永林回忆说,制作木偶是他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能,18岁时父亲把制作“扯线木偶”的窍门传授于他,从此他与木偶结上了长达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解放后,一根根电线拉进村子,看着神奇的“电”为村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他开始思索:扯线木偶个头太小,而且靠人手来操作不够灵活,能不能制作更大型、更与众不同的木偶,然后通过“电”让木偶活动起来,就像“活人”一样?

可要制作活动的木偶谈何容易?其中涉及传统的雕刻、戏剧、服饰、美术等工艺,更融进了机械、电力、音响、摇控等在当时可谓最前沿的科技。然而,为了自己的兴趣,庞永林一直没有放弃探索,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成功制作出“第一代”电动彩塑木偶。他那形神兼备又真正“自动”的木偶演出,在村子里引起了轰动,那年春节,人们沉浸在活灵活现的木偶诙谐逗趣的故事当中。

大半辈子造上万木偶

“我做一个木偶大概需要20天时间,单单雕刻这一环节就得花5天了。”庞永林戴上老花镜,拿来一张小板凳坐下,对着未完工的木偶示范起来。他熟练地转换着铺满地面的剪刀、小刀、螺丝刀、钳子等工具,干起活来手脚利索,让人完全猜不出84岁的高龄。

他兴致勃勃地“解密”起木偶制作的过程。“先用木雕刻出手的轮廓,然后给木偶戴上胶手套,使细节更加美化。”庞永林在木偶的手腕等关节处装上弹簧和鱼丝线,再在肘关节装上马达,驱动木偶摆动造型。“一个木偶身体里至少有10个小器械!”就是靠着这些小马达的驱动,以前必须靠人力来牵扯的木偶现在可以随意地摆出打鼓、唱歌、弹琴、舞狮等高难度造型,视觉效果也越来越丰富。“现在的木偶戏,唱上整天都可以了!”

由于手艺好,庞永林做的木偶受到了远近乡里的欢迎。“这辈子我做过的木偶,少说也有上万个了!”

庞永林的彩塑电动木偶还与吴川的飘色相结合,使现代的飘色形式更加生动多样化。每逢春节、年例等大型节假日,一些公园还会辟出专门的木偶戏展览区供市民观赏。一打开电源开关,庞永林的电动木偶们便可持续全天地弹唱助兴,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地上跑空中飞 想得出就做得到

进入新世纪,从事木偶雕塑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坚持了大半辈子的庞永林却从没想过要停下脚步。“一做木偶,我就精神!”每天早上天刚亮,庞永林就开始了他与木偶的“约会”,一直到晚上11点,有时午觉都不睡,兴致高时甚至还开夜班来做。他将太太也带入了木偶的世界,“年轻时,木偶的服装都是太太一件件量身缝制出来的。”

66年来,从庞永林手中制造出的木偶不胜其数,该如何不断创新木偶的造型设计,成为了最让他伤脑筋的问题。庞永林的作品中,猴子翻跟斗、老虎大张口等灵感都是从对生活点滴的观察中提取。这个老人自信地表示:“无论是地上走的、跑的、跳的,甚至是空中飞的,只要想得出来的造型,我都能做得到!”

1990年,庞永林与黄坡镇艺人制作了《仙姬送子下羊城》、《龙宫喜宴》、《瑞狮庆丰年》、《哪吒化身》等大型彩塑,在广州东方乐园举行的首届中国旅游节上展出,受到省领导和中外游客好评。2003年,他的作品《西游记》进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暨民间工艺品展,荣获了金奖,并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馆珍藏。2008年,他被评为湛江市优秀民间艺术师。

如今,他的电动彩塑由于题材喜闻乐见,制作精巧美观,广受欢迎,除了湛江地区,广州、深圳、中山等不少地方的喜庆节日,都会有人慕名向他订制作品。“吴川的特色民间艺术还有很多,电动彩塑木偶只是其中一种。”庞永林笑着说,最近他打算带着彩塑木偶表演的光盘到深圳凤凰山上门自荐,“我希望通过彩塑木偶,把吴川的民间艺术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徐闻紧急转移安置9531人 无人机巡查 路灯“放倒”
  • 深圳消防闻风而动 103人27辆车驰援湛江
  • 园林工人剪枝防风
  • 书香中度假
  • 藏友乐交流
  • 武警湛江支队官兵:全力以赴抗灾情 连夜清障护通途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