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徐闻菠萝经营走向“本土化” 本地人领唱菠萝市场

2011-05-05 10:1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赖寒霜

资料图片

据徐闻县农业局粗略统计,目前徐闻经营菠萝贩卖的果商有五六百人,绝大部分是出自当地的农民。他们走南闯北,逐鹿中原,成为徐闻农产品流通一支中坚力量,有效地促进了徐闻果农种植效益蒸蒸日上。

曲界村委会农民史宁桐,原先游手好闲,一度蹲过牢,被当地人嘲笑为“地痞”。他出狱后赶上菠萝经营的好时机,决心洗新革面努力耕作和贩卖,几年间建起了漂亮的楼房。他说,菠萝与其它农产品经营有点不一样,要下“定单”才能闯向市场,这使商机的天平倾向本地人。当地果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自然战无不胜。

你唱罢我登台——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

资料图片

“当某种产业某产品走向成熟,闯出一大片市场时,效益自然跟着来,更多的经营大军涌进来抢夺市场一杯羹,占有优势的经营者抢得先机,演绎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动人情景,这就是市场规律和市场调节的结果。”市农业专家李存延对这种现象作如此分析。

李存延对记者说,徐闻菠萝已发展成30万亩,在全国具有“指导价”优势,且农民种植技术走向成熟,质量提高了,更靠近市场,为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就全国而言,能种菠萝的土地很少,产不够销,效益日益明显,八方客商逐利而来;当地农民看到有钱可赚,纷纷加入,从而形成良性竟争。由于外地商贩人生地不熟,最终造成当地人一枝独秀的局面。谁占领市场对菠萝产业来说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维护好这市场的健康发展,防止一哄而上。

徐闻县农业局吴珍局长说,当地“泥腿子”学会闯市场,当老板,这对地方发展是好事。因为当地商人多了,果农的市场信息也更灵通,种植收购北调都形成了方便的链条,不会出现果贱时外地老板裹足不前的惨淡局面。商贩与果农抱成一团,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有利于产品的开拓,更有利于农民种植走向“标准”,打造品牌,提升产业水平。当然,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利有弊,菠萝商贩的“本土化”,也易滋生果商联合压低果价的现象,政府要做好这方面的防备工作,更要因势利导,走向品牌经营之路。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活力徐闻·促消费嘉年华活动开幕
  • 攻防节奏加快!“沙超”次日战况激烈
  • 共青团赤坎区委员会开展“双节”慰问活动
  • 全国中青年书法家邀请展在湛开展
  • 洪拳体验活动举行
  • 湛江北站假期建设“不打烊”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