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事缓冲地段的划分。胶州湾、旅大、威海卫这3个租借地在其与内地毗连处还都辟有中文中被称为“隙地”的军事缓冲地段。在胶州湾,这一区域为胶州湾潮平时周围的50公里。在该区域内,中国政府在采取任何行政措施之前必须与德国会商,德国军队在当地还有自由通行之权。在旅大,这一区域为租借地以北,盖平到岫岩以南的大片地域,在此区域内,未经俄国允许,中国军队不得进入,土地不得让与别国人享用,沿海口岸不得与别国通商,修路、开矿及各种工商权利不得让与别国。在威海卫,这一区域位于东经121度40分以东的地区,包括了租借地东西南三面的广阔地段。在此区域内除中英两国军队外,其他国家军队不得擅入,英国军队则可以建筑炮台,长期驻屯,建设其他防御工事,并可凿井开泉,修筑道路,设立医院等。这些面积宽广,多数还附有外围阵地的租借地绝非小型的外人居住、贸易区,而是在所谓“停船趸煤”的幌子下,将这些区域变成了驻泊舰队、屯扎陆军的军事基地。
——行政管理权问题。行使租界行政管理权的,主要是租界开辟国驻当地的领事或由侨民自治的工部局之类的市政机构;租借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则多是租借国政府直接任命的总督。在广州湾,最初由军舰舰长、参谋长或海军陆战队团长担任租借地的司令官。从1900年2月起,该租借地由法国设在越南的印度支那总督直接管辖。同时,法国在当地设置一名民政官作为总公使,负责各种日常行政事务。其他几块租借地的情况是,俄国抢占旅大后的第二年设立了关东省,派驻兼有民政、军政权的总督。日俄战争后,日本将夺得的旅大改为关东州,设置由陆军大将或中将出任的关东都督。德国视胶州湾为“保护领”,设置由海军将校出任的总督,是当地军政和行政最高长官。在威海卫,英王亲自任命有级别相当于副总督的民政长官,作为管辖当地立法、司法、行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九龙地方则比较特别,因靠近香港,没有组织独立的行政机构,而是由香港总督兼辖。可见,租借国完全是采用殖民地的方式来统治租借地,与外人管理租界的方式有甚大的差异。(此处为植田捷雄在其著作《中国租借地论》中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