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队时间长成了大医院看病耗时的重要原因。
大医院 用时:4个半小时 花费:198.65元
社区门诊 用时:5分钟 花费:26元
“看感冒,到底是去大医院还是社区门诊好呢?”进入秋季,冷空气总会不期而遇,不少市民在冷空气的袭击下患上了感冒。这不?黄女士这两天就“中招”了,发烧、浑身无力,不看医生是不行了,可是,黄女士在该去大医院还是社区门诊看病的选择上犹豫不决了。
像黄女士这样拿不定主意的患者并不少。近日,记者跟随患者到医院和社区门诊体验就诊全过程,发现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门诊却门可罗雀。一个普通的感冒,到大医院和社区门诊看病,到底有啥不一样的地方?
记者亲历:看个感冒要花多长时间?
挂号时间——
医院:挂号要等10分钟
上午8时,记者来到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已是人头攒动。记者来到挂号处,挂号窗口前排起的“长龙”立刻挡住了记者的视线。记者随机采访了5名正在排队的患者,他们均表示“头热感冒”,没有其他严重症状。
8点30分,记者跟随带儿子来看感冒的陈先生排队挂号。此时,他所在的挂号窗口前已有近20名患者在等候。大约过了10分钟,陈先生才拿到诊号,共花费10元。
社区门诊:不用挂号直接就诊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门诊的情况却是截然相反。记者一来到赤坎中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立刻感受到了“难得”的清静:该社区门诊只有一个大厅,具备看病、取药、注射等功能,大厅里有一位护士和一位药剂师,当时就诊的只有一名患者,注射室里,8名患者在打点滴。
当记者向工作人员说明病情并询问挂号处时,该人员表示,不用挂号,直接就可以让医生诊治,结账时只需付3元诊金。
看病时间——
医院:排队候诊1.5小时,看病只花5分钟
记者和陈先生一起来到医院的儿科门诊等候。这个大约可容纳20人的儿科候诊区至少挤着40名患者,椅子早已坐满人,不少候诊的人只能站在候诊台旁。等了一个半小时,终于轮到陈先生的小孩就诊了。医生了解小孩的病情后,说:“只是普通感冒,打个点滴、吃点药便无大碍。”整个看病过程只花了5分钟。
社区门诊:不用排队,2分钟就看完病
在患者不多的社区门诊,记者以感冒为由,直接上前让医生把脉诊治。一番望闻问切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医生随即为记者开好了处方。记者看表,整个看病过程用时2分钟。
取药打针时间——
医院:等35分钟方可取药,花费198.65元
医生开好处方后,陈先生马上到门诊大厅计价缴费,紧接着到药房区取药,这个过程用了35分钟,医药费共198.65元。
11时,陈先生带小孩来到哭闹声不绝于耳的注射室。由于排队打点滴的患者过多,床位有限,父子俩只好在走廊里来回走动。半小时后,才轮到陈先生的小孩输液。直至下午1点,陈先生终于可以拖着疲倦的身体,把输完液的小孩带回家。
记者估算了一下,陈先生此次看病“挂号——就诊——缴费——取药——注射”全过程,前后一共走了4个地方,用时约4个半小时,其中医生看病的时间仅用了5分钟。
社区门诊:取药只需5分钟,花费26元
看完病,记者拿着药方到药房取药。记者发现,在这家社区门诊,药房处不仅仅供药,还可以计价缴费,而这些操作全由一名药剂师完成。“计价——缴费——取药”整个过程只花了5分钟,看病总花费26元。
“普通感冒我们在社区门诊看病就可以了,社区诊所治不好才到医院。”周女士说,上次全家人带小孩上一趟医院看个发烧,“早上9点去,下午4点回”,这让她感到,到大医院看病越来越像拼体力的长途“拉练”。
记者综合医院和社区门诊的药品花费发现,社区诊所的花费少,医生的诊疗态度也丝毫不怠慢。与此相比,医院开具的药品费用就比社区门诊高了两倍。
选择原因各有侧重
大医院专业程度高,医疗设备齐全
“我对社区门诊的医生不信任,但是,大医院名医师的号可以用‘秒杀’来形容,要一大清早过来才能挂到号。”正在打点滴的钟先生告诉记者,他患的是感冒,虽然家附近就有一家社区医院,但他还是舍近求远,到大医院看病,他认为,到大医院看病,病情才可以快速根治。
看个普通的感冒,真的要去挤大医院才能根治吗?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的陈副主任医师说,社区门诊一般缺乏通晓内、外、妇、儿科的全科医生,他们大多是专科医生,与大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有一定差距,部分不太信任社区医生的患者就纷纷挤到大医院看病了。
“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丰富、设备齐全,应集中于解决疑难重症病患的问题,而中小医院和社区门诊主要分担像感冒类的普通病症。然而,现在大医院的专家们面对的多是轻症病人就诊,导致一些重症患者无法及时看上病,而众多的中小医院和社区门诊却门可罗雀、少人问津。”陈医生称,医院系统的这种职能倒置,是导致看病难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区门诊提供“邻里式”服务
虽然在医生水平、医疗设备和就医环境上,大医院占了上风,但对于社区门诊而言,它更着重的是服务。社区门诊就办在居民家门口,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达,它服务的对象侧重于辖区居民,为社区群众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务。
在服务内容上,社区门诊提供的是“六位一体”服务,除了常见病的诊疗,还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
“我经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量血压,工作人员还会对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定期随访,实行健康管理。”说起这,寸金社区的邓奶奶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是主动、连续的服务,不管居民是否生病,社区的责任医生都要上门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开展健康教育。虽然到社区门诊看病的患者并不多,但这恰好可以给病人与医生更多的交流时间。市民苏女士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邻里式”服务,可以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比起大医院的“速战速决”要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