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例搭平台 引得凤凰来
有道“栽起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这里,我要改为“年例搭平台,引得凤凰来”。
正月初六,我赶到振文镇泗岸下坡村,只见村道两旁彩旗飘展,村头巷尾披上年例的盛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宾客满堂,好不热闹!知名商家陈桦的老家就在这条村子里。陈桦有六兄弟,平时陈家兄弟都在商场各忙各的,只有一年一度的初六年例,众兄弟才齐齐回到老家团聚。前两年,陈桦相继特邀数十板国家级“非遗”艺术--吴川飘色和湛江文车高桩狮进村表演,为村民送上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有一年年例期间,陈桦一连签订了三单生意合同和两项协议书。该村村长介绍,泗岸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来是鉴西平原的名乡。改革开放后,一批外出经商的老板,热心公益,为家乡建设捐资解囊,村容村貌大改变,硬件软件早已配套完善,加上每年年例节目丰富,有声有色,邻村很多青年男女通过来做年例而做成了伴侣。陈村长说,最多的一年,年例过后不到三个月,村里先后就有三对适龄青年择吉成婚。
初八是全国文明村蛤岭的年例。我于当天下午四点前已到达蛤岭,本以为是“先行者”,殊料乡道路旁早已停满了各款外来车辆。我环顾四周,看到无论是已停的或在行进的车辆,大都是以“两奔”(奔驰、宾利)“两马”(宝马、悍马)等名车居多。也许陈华早已饱受家乡“年例”一无车位、二必塞车的无奈,因此是乘坐专机回来做年例的。我顺着蛤岭环村路算了一下,当时已进入村里的名车已有近200辆之多。难怪有人说,蛤岭的年例名车云集,就等相当于民间在举办一场世界名车展。
傍晚时分,我看到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湛江市荣誉市民的陈华在年例宴席上与宾客谈笑风生,从家事、国事、天下事谈到吴川、湛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据了解,湛江京基城和京基集团拟在湛江海湾东岸兴建一座超五星级酒店,就是在蛤岭村年例期间“催生”的。
年例“拍台戏” 越拍越好戏
吴川人做年例,不仅在“美食大餐”方面越来越讲究,而且在“以文会友”方面也大做文章。比如举办书画长廊或摄影展、诗会或灯迷会,演粤剧或演歌舞,演杂技或演木偶戏,游飘色或活动彩塑展……近年来,请名班,“抢”明星,接名家进村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中不乏两广粤剧名伶,省、港、澳影视剧红星,国家级大腕乃至世界级艺术大师。
元宵节前后,我先后又赶到黄坡圩尾的陈伟、长岐下仓的李养、黄坡山下的庞靖文、兰石百官山的吴观胜、塘尾新地的康惠清等商界领军人的家乡吃年例。所到之处,依然是来宾多、轿车多、节目多的“三多”火爆场面。有趣的是,塘尾新地村和梅菉围兰涌村每逢年例,村民为了提高本村的知名度,吸引四邻八方的商家和观众到该村看“爆棚戏”,便重金邀请若干个阵容相当的大名班,来村里同演“双拍台戏”。仅有几百人的围兰涌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集资50多万元,同时建起两座既可供演出又可供演员住宿的标准大舞台,特供外来剧团每年年例演“拍台戏”专用。至今已先后有上百个粤剧团和数十个歌舞团到该村竞演。为使老年和青年观众各得其乐,每当两场粤剧“拍台戏”刚停锣鼓,两台轻音乐歌舞又接着响锣“开拍”,台上“拍”出了水平,台下观众看得来劲,往往还要加场演“通宵戏”。
一个自然村的年例,同时有这么多的文艺团体轮番展演,乃为岭南民俗文化之一大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