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7月18日起,新华社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率先公开“三公”经费以来,截至目前,已有98个中央部门完成“三公”经费公开,这些部门2011年支出决算合计60亿元左右,其中公车支出共计近36亿元,占各部门已公开的2011年全部“三公”支出的近60%,相比2010年公车支出39.8亿元、占全部“三公”支出61%,无论是数目还是占比都有所减少,但公车支出仍然在出国(境)、公车购置及运行、接待三项中占比最大。
国税系统公车支出再列第一为全国友协4167倍?
根据各中央部门已披露的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公车支出的数额差别较大,甚至呈现出两极分化。国税总局(含全国税务系统)2011年公车支出继2010年之后,继续保持最高,为137078.69万元,每工作日花548万元,《国家税务局系统2011年部门决算》指出车辆保有量49850辆,车均运行费约2.65万元,未说明新购置数。虽然相比去年的148623.60万元有所减少,但仍然超过13亿元。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的2011“三公”决算和2012预算均为0,公车支出也为0,对此,全总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工会有自己的经费和会费,不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单位,所以“三公”经费为0。而公布“三公”经费具体数字的中央部门中,公车开销最低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为32.89万元,国税系统公车支出为全国友协的4167倍。据了解,国税总局实行垂直管理,它的统计口径包括了其直属单位和下辖的地方分支机构,与其他部门的财务体制有所不同。
2011年“三公”经费中公车消费决算额排名前三的部门是国税系统、海关系统和国家质检总局。这三个部门的公车开销占总开销的比例也格外高。国税总局(含全国税务系统)2011年“三公”总计消费203842.15万元,公车开销占67%;海关总署(含全国海关系统)“三公”总计消费50242.82万元,公车开销44537.36万元,占比超88%;国家质检总局“三公”总计消费40459.76万元,公车开销26837.19万元,占比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