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苦:两条手臂粗细不均
潘连华是徐闻迈陈镇坑头村人,当农村喜宴厨师已经有26年了,在周边的村落已经是名声远扬。当记者对他的速度表示惊叹时,潘连华却表示习以为常了,说:“像这样的场面,在徐闻很常见。前几天,在西连镇大井村,主家的儿子林勇强在广州工作并娶了一个外地媳妇。结婚当日在家乡摆酒,请了很多父老乡亲来喝喜酒。后来请我们过去做酒席,场面很大,共做了120多桌宴席,每桌两千元。”
“快,盘子,拿盘子过来。”这时,碟子在他面前一一摆开,潘连华单手托起铁锅架,另一只手不断地往碟子里分菜。记者观察发现,潘连华一条手臂比另外一条手臂粗。在记者的询问下,潘连华笑着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常托锅的那条用力多,所以就较粗,我们的手一般都是这样的,变畸形了。干我们这行的都这样,避免不了,就像专职羽毛球运动员也总有一边胳膊较粗那样。”
“我一般每月要完成7场酒席。到年末,喜事集中时,酒席的预约甚至达到一个月14场,有的是半年前就已经预约了的!”潘连华说。而一业内人士透露,光徐闻一年不止有1万场的酒席,再加上雷州、吴川等地的,农村喜宴厨师的生意绝对不用愁。
敬业:贴钱也要维护自己的声誉
据潘连华介绍,坑头村委会约7000人口,当农村喜宴厨师的有20个人。在其他村子里,潘连华据所了解的情况粗略估算,每300多个农村人当中就有一位是喜宴厨师。在这个行业里,大家相互认识,在竞争的同时也合作。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聊天喝酒,切磋厨艺。如果主家要求摆酒席,他们会根据酒席场面的大小来自由组队工作。“如果对方要求700元一桌,要做三四十桌,一般要四个厨师联合出动,大约赚2000元,平均分的话每人可以赚500元左右。”入行约4年的李师傅透露说,按这样计算,如果一个月有7场酒席可以赚3500元左右,有些厉害的厨师,可赚多一倍。
喜宴厨师柯师傅说:“在农村里面主厨喜宴,名声很重要,关键是原材料的质量和厨师的炒菜功底。村民只认谁煮的东西好吃,只要你打出名声,就不怕没有生意。因此,每一位厨师都必须好好维护自己的声誉,哪怕以往干得再好但只要有一次失水平发挥了,日后的生意必然大打折扣了!”
为了保证声誉,厨师即便贴钱也在所不惜。“市场价格变化导致的贴钱是最常见的。例如,在下订单时新鲜的螃蟹30元/斤,但到了设宴的当天,螃蟹突然升价到40元/斤。没办法,我就只能自己赔钱进去。”潘连华解释,“这是行业规则,我之前已经答应主家了,到办理酒席当天,就不能讨价还价,若酒席不按菜谱不按时上桌,也会被主家责怪。”
小文在徐闻县城开了一家食品批发店,他透露,整个徐闻县共有67位厨师向他拿货。“我一个月单单是供应给农村宴席的猪肉就有五六万元,多的时候甚至一个月就1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