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行长圈怪象:神秘高职院校38年培养数千名行长

2013-05-24 09: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孙昌銮 程婕

    学生:金融大腕回校受追捧

    昨日,该校大二学生小林告诉记者,去年11月,母校举办了建校37年的校庆活动,包括易会满、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潘岳汉等金融界知名人物在内的数百名杰出校友回到母校。

    “记得当时在学校的金葵花艺术中心,易会满等学长露面后,马上就有上千名同学去‘追星’。”林同学回忆,当时这些金融界大腕和90后在校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总共开了几十场的励志讲座,几乎场场都是爆满,他记得易会满当时演讲的题目叫做《祝贺你们还有无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

    据学院官网报道,易会满在演讲中对在校生说:“作为应用型职业人才,各位同学要从基层做起,基层或许很枯燥,条件也很艰苦,但只要摆正心态,以良好的态度去从事工作,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据悉,该校在办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校友资源,不但成立了校友总会,还在全国各地开办校友会,因地制宜地成为了学院深化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的重要纽带,并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四散在各地的杰出校友回校交流。据悉,易会满和楼文龙均担任校友会的名誉会长。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在校生表示:“我们的确从校友资源中受益了,在实习和找工作中多少会有帮助。”据悉,在校友牵线搭桥下,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增至百余个,学生的毕业实习都能在对口的单位进行。

    现状:“订单班”成学生竞争焦点

    记者通过“人人网”找到的一名该校金融专业的女生告诉记者,自己高考成绩过了二本线,但最后在银行工作的父亲却让她选择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不过,她的高考成绩在同学中并不是最高的,因为近些年该校金融专业的录取成绩远高于其他专业。

    据悉,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就业率远高于一般高职院校,特别是金融专业,初次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而毕业去向多数是进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金融系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为载体,与工行浙江分行等数十家金融机构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各订单单位工作。

    因此,进入“订单班”成为不少学生进入学校后的努力目标。“进不了订单班,去银行工作就很难了。”上述女生说,现在就业形势比过去难多了,即使毕业后去了银行,一般也是做柜员。尽管如此,大家还是都争着希望进入“订单班”,毕竟现在找个工作很不容易。

    在一条相关微博后,该学院的一名在校生评论称:“时代变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竞争已不比过去,不知道我的同学中还会再出下一个工行行长吗?”

23456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市第二届企业家大会吹响高质量发展新号角 投资湛江,正当其时!
  • 企业和城,共同成长!
  • 湛江生动展现“城市体育性格”
  • “产业+民生”双轮驱动!驻遂溪界炮镇工作队书写帮扶新答卷
  • 2025年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即将启幕
  • 湛江首架海洋牧场配套无人机首飞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