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音乐家郑秋枫
湛江新闻网讯:日前,全国著名音乐家郑秋枫受邀参加湛江“蓝色崛起”主题系列文艺采风活动,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结合他多年创作的经验,与湛江音乐人分享他的创作心得,希望湛江音乐人能深入到如火如荼的生活中去,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能鼓舞人心的精品力作,为湛江五年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记(简称“记”):您创作过许多广为传唱的精品力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我爱你中国》,能不能说说这首作品的创作过程?
郑秋枫(简称“郑”):《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中的一首歌,1982年录制,1983年播出,写只用了一两个小时,但准备的时间很长,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海南岛兴隆农场体验生活,那段时期很艰苦,但我需要感受归侨的生活,因为他们和普通的农民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特色。《海外赤子》是第一部关于华侨的影片,而且是一部音乐片。音乐片与故事片不同,故事片是以故事为主的,情节用语言来表达,插入的歌曲是附属的;音乐片则以音乐为主来表现,音乐是主要的表达手段,而且要先把音乐写好,再根据音乐拍摄。因此,制作组非常重视作曲家,几乎用一个月的时间来挑选作曲人选,经过反复聆听作曲家的作品,一个一个研究、比较,最后选中了我。那时我刚从音乐学院学习加来,对广东音乐比较熟悉,我的创作风格和技巧比较接近他们的要求。音乐片除了讲究创作,对演员声乐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我给中央电台文艺部主任打电话,要她帮忙找演员,我说,现在北京谁最火,给我推荐下。她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叶佩英。我给叶佩英写信,把剧本、音乐寄过去,想请她过来演唱。当时交通不发达,三天后她回信给我,信写得很让我感动。她说当时自己没吃饭,带着眼泪把它读完了。为了唱这首歌曲,她放弃考托福,她也是华侨,这首歌像是为她的。《海外赤子》是我音乐学院毕业后创作的第一部音乐影片,以后陆陆续续搞了三五十部。这部影片投入了我很大的精力,音乐录完以后再进行拍摄,阵容强大。
记:在海南体验一个月的生活经历,对您创作《我爱你中国》提供了什么样的艺术营养?
郑:《海外赤子》写华侨,我在兴隆农场主要是对华侨这个人物的理解——品格、习惯、特点,这对我写黄思华这个女孩子有很大帮助,黄思华这个人物有华侨的特点,像一个华侨的女儿。音乐中容纳了很多马来西亚的、新加坡的以及其它的一些音乐元素,我把它移植过来,和民族的结合起来。影片里很多音乐上的剧情都不同,我把马来西亚的一种音乐特点挪过来,就给人一种新鲜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