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位音乐家一辈子能出一首好歌不容易,但您出了那么多好歌,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郑:创作是很奥妙的,很难说出究竟是怎样是写出来的,但搞创作一定要有生活积累,深入生活就会深化创作的灵感。比如我写《我爱你中国》这首歌的时候只花了一个两小时,但前面是20多年的生活积累。这首歌很难把握它的特点,首先得抓艺术性,影片中黄思华是位“百灵鸟”,唱歌唱得特别好听,很大气,不像唱一般的民歌小调;第二要抓民族性;第三是抓特点;最后要抓时代性,那时是上世纪80年代风云际会的大背景,如果写一个民歌小调当然是不行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深思熟虑,最后就把它写成目前这个样子。这首歌具有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兼容、大气,所以它的风格全国各地都喜欢。
记:您是军旅出身,早年来南海舰队演出过,和湛江有一段前缘,对湛江有什么样的印象?
郑:早年我多次随部队演出团到海南的部队和南海舰队演出过,对湛江有深厚的情感。当时我是乐队里的乐手,拉小提琴和担任指挥。演出的车辆后面堆满行李箱,我们坐在箱子上,路很烂,一路颠簸,烟尘滚滚。但是,沿途的景色很美啊,很多热带的植物,像棕榈树,北方哪能看到这么多棕榈树,这种美南方才有。海港城市我很喜欢,我生在辽宁的鸭绿江畔,基本上也是属于海边。滨海城市有很大的空间,很能激发人的情感,像王立平的《大海,故乡》,情感抒发得多么真实,他能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真的爱大海。大海实在是太美了,在我的音乐作品中,很多情都源于大海、大山,记得有记者采访我,问我喜不喜欢大海,我说喜欢,我可以一个人坐在海边一个小时不动。湛江是滨海城市,海洋资源在广东数一数二,相当漂亮,相当美丽。这次参加“蓝色崛起”采风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湛江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这是真正的崛起,湛江有希望!









